国务院新闻办9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会上表示,粮食安全是全球粮农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球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重大挑战。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于9月9—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共同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大会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搭建二十国集团成员、各区域国家代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学界等多方参与对话的平台,探讨国际粮食减损挑战、合作、责任和治理等重大议题。
马有祥表示,大会将有助于凝聚国际社会在粮食减损方面的共识,构建全球共同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增强疫情下世界粮食安全韧性,为“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我国是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贸易国。“在供应链不稳、政策多变以及市场波动震荡的情况下,中国深化农业贸易合作、加强农业投资合作、强化农业科技合作、开展农业政策交流。一方面,通过夯实国内粮食生产,端牢自己的饭碗;另一方面,坚持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分享中国发展红利,促进全球粮食市场稳定。”
中国为何倡议并首次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马有祥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节粮减损的重要性。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加法”是千方百计增产,我国粮食产量去年达到6.695亿吨,粮食6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减法”是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28亿吨,如果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以多养活大约7000万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可以多养活约152 0173 3840万人。另一方面原因是节粮减损的紧迫性。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链遭受冲击、价格上涨、供给趋紧,世界粮食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据联合国报告,去年全球至少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创近5年新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发达国家粮食浪费问题长期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意义更加凸显。此外,还因为节粮减损的复杂性。节粮减损既涉及生产、收获、运输,又涉及仓储、加工、销售;既涉及供应,又涉及消费;既涉及设施装备技术,也涉及思想观念传统;既涉及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也涉及国际贸易,涉及范围非常广。因此说节粮减损是系统性工程、国际性工程。
马有祥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和*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2000亿美元以上。今年前7个月,中国农产品贸易同比增长25.8%,进口增长33.3%,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为全球农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投资合作关系,今后将稳步扩大农业投资,开展基础设施、农资农机、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合作,推进农业服务贸易发展,共同提升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强与各国在良种培育、土壤健康、高产栽培技术、疫病防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粮食生产、消费、贸易,消除壁垒,为促进全球粮食和农业贸易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外部环境。
山东省副省长李猛表示,9月10日将举办现场观摩活动和开幕式,9月11日,将召开生产过程减损、产后减损、减少消费浪费3场主题论坛。会议期间,还将宣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大会确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商河)、中央储备粮济南直属库有限公司作为两处现场观摩点,将分别展示农机作业、育种成果、智能化物联网系统等内容以及我国粮库、企业、农户储粮设备及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