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多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日子里,口罩和一日三餐成为每天家家户户的刚需物品。疫情危机之中,在正常采买到“菜篮子”“米袋子”中的蔬菜、米面、粮油的背后,作为民生基础设施的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在疫情暴发初期,国内一些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迅速做出判断,采取应急措施,提前储备民生所需的米面粮油及卫生防护用品。疫情发生伊始,商超企业坚持开店并**时间发起“保供应、不涨价承诺”,在保障民生的流通领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三保”践行社会责任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2018年度快消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调查显示,全国型快消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旗下的超市正常开业的门店比率平均达到98.9%。
为了减少出门次数,在疫情发生初期,许多人都有到超市程度不等囤货购物的行为,蔬菜、水果、鸡蛋、牛奶、干货等,凡是能拿到手的统统都放入购物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指导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号召全行业共同发起“保障供应,稳定物价,持续开业”的倡议,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天虹、步步高、家家悦、永旺、超市发、物美、联华等国内近300家零售企业的20万个门店积*响应,服务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主要地级以上城市。“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零售企业用稳定的货源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疫情期间人们焦虑、紧张的情绪。
目前,全国型快消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旗下的超市正常开业的门店比率平均达到98.9%。除因配合政府防疫要求,防疫用品不足关店和校园、厂区门店因放假关闭外,已全部开门营业。由于企业的门店在各地区分布不同,各省的正常开店率略有不同。
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落实疫情期间复工复业有关要求的通知》,并依据国务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转化和细化具体要求,编写了适用于超市、餐饮企业的防控指导手册和骑手小哥安全手册,以此具体指导连锁企业复工复业人员的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企业积*自救共克时艰
受疫情影响,餐饮服务业、时尚零售、购物中心等行业均遭受重创,大多处于闭店停业状态,面临严重的人力成本、房租成本以及现金流等方面的压力。危机之下,企业纷纷展开积*自救,有的餐饮企业开展外卖业务,并和商超、生鲜电商等企业进行人员、菜品研发方面的合作。也有一些零售、服务业积*开展数字化零售,推进私域流量运营与内容营销。企业也将工作重心放在自身的调整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方面,积*做好战略储备和调整。
疫情来袭,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卷入其中,零售企业突然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陡增,超市门店人手严重短缺,而餐饮企业却因门店关闭员工歇业在家。鉴于此种情况,盒马、沃尔玛、永辉、超市发、生鲜传奇、金虎便利等零售企业纷纷发出号召,欢迎某些餐企暂停营业期间的闲置员工来零售企业临时上班,既解决了门店人手短缺问题,也解决了来救场员工的收入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员工共享合作,盒马、京东、苏宁等企业也开始探索在食材、加工中心劳动力、供应链运力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模式,以此资源互补,共赢发展。同时,作为民生工程的零售业,在突发重大事件时,零售企业的正常运转能够稳定物价,稳定人心;在正常时期,零售企业的健康运转能够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未来营造有利于零售企业健康发展的营商环境,简化开店手续,减少多头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十分必要。
探寻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国内零售服务业遭受的巨大冲击和挑战毋庸置疑。但是,这次疫情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命力和健康度也是一次全面体检。企业能否在危机中获得成长,关键还是要做好疫情后期的反思和未来发展的部署和规划。”中国连锁协会会长裴亮在近日协会线上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疫情尚未结束,但零售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已成为国内零售企业掌门人正在谋划和思考的事情。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防疫,防疫终会过去,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北京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介绍,“因为此前经历过非典、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因此在商品的供应等方面有一定的应对经验。超市发在疫情初期,提前增加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消杀用品及米面油、矿泉水等民生商品的储备量。在部分供应商春节放假,没有送货能力的情况下,超市发组织员工奔赴山东、天津等配送中心进货,提前大量备货。”
李燕川认为,从企业方面来看,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加强对于年轻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以及注重平时的应急演练非常重要。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零售业保障民生的作用凸显出来,未来国家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基础民生的重视程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疫情对于未来行业发展变化会产生较大影响。就商超方面来说,受疫情影响,未来消费者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这也将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控,上游供应链也将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从传统的零售菜市场转移到现代连锁零售的渠道,行业发展更加规范。
专家表示,在离消费者更近的社区商超业态,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由于消费者习惯改变,O2O发展将迎来新机遇,门店到家业务前景可期。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企业也需加强供应链能力、到家能力、数字化能力建设。
在餐饮方面,北京嘉和一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京认为,疫情过后消费者会更加追求身心健康的生活,餐饮企业需要注重提升顾客的个性体验和精神需求,增加回头客。疫情过后,消费者将更注重食材溯源和食品安全,餐饮企业的菜品研发要注重这一未来趋势,为消费者研发和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产品。未来,家庭半成品菜需求会加大,餐饮企业也要注重餐饮的食品化、零售化、电商化趋势。
在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书林看来,疫情限制到店消费,并不意味着实体店从此衰败。但是,疫情加速了在线化的进程,这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没有此次疫情,在线化的进程也在发展,但此次按了一个快进键,在线化进程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成为在线零售业务发展的催化剂,因避免和人接触而选择在线购物的消费者和消费频次在疫情期间成倍上升。不仅主打生鲜类商品的电商平台,如每日优鲜的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00%多,叮咚买菜的订单量比节前工作日增长了两倍。沃尔玛、永辉、华润等零售巨头,线上订单量也剧增。2018年百强连锁企业线上销售额平均占比为2.6%,但疫情终将过去,线上业务增长的趋势一定还会继续。
注重智能化、数字化的应用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例如布局无人化、智能化设备,应用智能微信点餐等降低成本,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发展。如有条件的企业积*布局海外市场,推进品牌的全球化。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创会会长、监事会主席郭戈平表示,协会会员有超过4万亿元的销售,几十万个门店,几百万员工,是整个流通领域的中流砥柱。下一个阶段企业不仅要恢复运营,还担负着市场供应、消费者生活、经济发展、稳定就业等使命。
郭戈平呼吁零售企业进一步发挥抗疫期间相互扶持的精神,共同为行业未来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