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品牌在提价声明中都会给到同一个理由:成本上升。这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原材料、包材、人力、运输等价格都在上涨,加上环保力度的加强,食品工业的生产成本更高了。
除了应对客观环境的成本上升,涨价的深层意义在于行业的优化。一方面,提价可以激发经销商的积*性,龙头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升;另一方面,品牌之间的价格战得到缓解,转向价值战——以产品结构升级为主。
今年4月,雀巢和联合利华都公布了部分产品提价后的销售增长。7月,亿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有机食品销量增长2.5%,原因是该公司上调了产品价格[8]。可以看到,涨价并没有让消费者止步。
图源Pixabay
现在的消费者口袋里的钱多了,更乐意打开钱袋子了。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降低,从前购物以价格为导向,现在更偏向以产品、品牌为导向。消费升级之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品质高的、创新的、个性化的产品。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不断地被激活。涨价尽管会脱离部分层级的消费者,但不会对整体的购买需求造成负面作用,反而有利于企业注重产品的创新,提升产品的品质,摆脱价格战的泥潭。
以加多宝和王老吉为例,2012年开始两大凉茶巨头的价格战打响。双方为争夺凉茶市场份额,纷纷通过变相降低渠道商批发价格方式提升市场占有率。
当时王老吉采取的方式开始是买十送一,进而发展到买十送三,2013年,在重庆餐饮渠道,有地方甚至到买100箱送120箱的程度。加多宝的批发价格更是在一年中,从一箱72元跌到四十多元[9]。
“这是惨烈的一仗,真的可以形容为血流成河。”复盘2012年以来的经历时,加多宝总裁李春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长年累月的对抗,让加多宝和王老吉都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正常的企业经营和产品升级上。
众所周知,日用快消品行业更新换代特别快。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到康师傅、娃哈哈,老品牌的竞争力会不断下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跟得上消费者日益更新的口味。
就连有着152 0173 3840年历史的可口可乐,也不断推出“昵称瓶”、“歌词瓶”、“台词瓶”等适合年轻人的包装,还推出了零度可口可乐等新口味,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而在凉茶这一块,产品和营销思路做过什么改进吗?好像没有。2006年,王老吉推出了“喝凉茶能下火”的概念,10年后,还是这个口号。
特别是近几年,凉茶行业的**都已经过去,已经到了业绩下滑、必须思考如何转型的时刻了。
可惜,作为凉茶行业的两大巨头,加多宝和王老吉却忙于内斗,只是在吃“上火”的营销老本。再加上动不动就买四送一、买三送一的价格战,双方的利润率一再下降。长此以往,后果不外乎两败俱伤,在竞争中掉队。
再回归到涨价的话题上,过去行业内是“谁先涨价谁先死”,打的是价格战,但目前的形势更偏向于“谁不涨价谁等死”。
过去,食品行业一直处于低价竞争阶段。面对物价水平的上涨,企业不得不压榨劳动时间,甚至牺牲产品的品质,来实现低价、赚取利润。这种业态本身就是畸形的,会逐渐被消费者摒弃。
2018年4月底,加多宝的经销商收到一份调价通知,称从2018年5月1日起,将使用新的价格体系,其中24罐一箱的出厂价调整为50元,20罐一箱调整为44元。之后,王老吉也对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这也被认为是双方凉茶大战正式终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