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成分将继续保持前进势头,而植物蛋白作为其中的主要部分,从豌豆到南瓜籽、藻类到浮萍,其来源不断增加。但植物蛋白也面临着一系列感官挑战,其口感与动物和乳制品蛋白相比大相径庭,它的沙质状态会使饮料具有沙砾或粉质感,必须通过质地调节剂、苦味阻滞剂或口味改良剂来改善口感。
图源Pixabay
除了蛋白质,植物原料还提供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其他成分,它们通常具有较大粒径和较低溶解度,给产品开发带来困难,需要将其悬浮以减少沉降。而质地改良剂(如淀粉或胶体)可有助于营造顺滑口感并解决溶解性问题。许多新原料(如来自大麻和南瓜籽)的蛋白质浓度并不高,所以需要开发更多原料来满足蛋白质需求。
虽然植物蛋白的使用已不是新技术,但也不能一味强调pH值在饮料开发中的作用。如果处理方法已确定,研发员应设定一个目标pH值以限制蛋白质和其他原料的选择。由于蛋白质构象,其溶解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H值,所以研发员必须明确蛋白质的等电点并避免在该pH值下进行配制。同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也会受到离子强度的影响,故在研发早期了解加工方法并与配方师合作,有助于简化开发过程。
此外,某些植物提取物在风味、口感和外观方面也给研发和营销带来挑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纯度、提取方法、微生物含量以及其他附带的化合物。
同时,也存在监管、信息传递或宣称的阻碍。其中不仅要明确信息表达的规则,还需区分成分的使用形式,是以植物整体形式还是其他活性成分,例如是含有5mg姜黄,还是5mg姜黄素(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通常人们研究的是活性成分而不是原料的功效,若配方要求活性成分的标准量,则需开发具有标准量活性的特定原料。而且原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化合物的感官和溶解性,以及在配制和食用时的生物利用度,所以供应商应与配方师来协助研发人员开发出合理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