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到2012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5%提高到55%,出口份额从占全球15%提高到36%左右。
合力进行海外纺织产业布局,成为近日举行的中国纺织产业“走出去”战略交流大会达成的共识。与会人士建议,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政府保驾护航,还需要行业组织搭建平台,联动上下游企业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共同“走出去”,才能增强中国纺织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纺织工业整体运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形势严峻、转型压力增加。“走出去”不仅能解决上述难题、释放过剩产能,还可以通过全球的资源配置降低综合成本、规避贸易壁垒、加速品牌国际化,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海外布局
“中国纺织业成本要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至3倍,棉花的成本要高30%以上,加上东南亚国家在发达国家享有关税优惠,即便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和生产效率的优势,中国中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早已明显下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业“走出去”是必然趋势。
在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纺织产业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需充分利用国际高端的人才、技术、渠道等资源,“走出去”寻求更优质资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国供应链。
王天凯指出,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一方面可以拓展海外投资所涵盖的行业、地域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使海外布局和国内产业协调同步,比如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投资生产棉花溶解浆等原料,可解决国内棉纺织原料资源紧缺的问题。
王天凯表示,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加强统筹布局,在有效提高跨国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完善服务体系,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积*创造政策环境,增强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动力。
东盟伸来橄榄枝
“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众多目的地中,东盟是*有吸引力、可操作性*强的市场。中国纺织业拥有技术设备和竞争力优势,是*具备‘走出去’能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马明强称,东盟国家人口基数大,近年来经济增长快速,对纺织品需求增加。而东盟国家的生产能力不足,特别是由于技术条件的差异,东盟国家对技术含量高的纺织品、布料、辅料和服装的需求更大。
走进东盟是中国企业实现第二次经济起飞的时机,特别是当前,中国纺织企业走进东盟面临着*好的机遇。马明强指出,中国和东盟正在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有利于中国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也便于中国纺织业优化资源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国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到2015年,东南亚地区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中产阶层群体将达到1.45亿,这会增加该地区对食品、服装、旅游等各个方面的支出。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为吸引外来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放宽准入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东南亚国家,如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在地租费用、税收等方面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优惠条件。东盟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协定,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跳板,也有利于中国的纺织企业绕开西方的贸易壁垒,减少贸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