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坯布市场在非典疫情和棉花暴涨的双重影响下,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行情波澜起伏,上、下游产业链的失衡,导致坯布利润出现严重倾斜,由于棉花涨价而形成的逐级传递利润分摊,使棉花赚得“盆满钵溢”,纱线“收支平衡”略有盈余,而坯布市场则可用“面黄肌瘦”形容。
由于坯布价格涨价幅度小,难以与上游原料市场同步,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严重衰退,无论是交易量,还是利润都难现往年的繁荣。特别在4、5月份非典爆发高峰和10、11月份棉花价格“井喷”的两个特殊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下游企业亏损加剧,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加速了2003年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洗牌”进程。
产量不降反增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2003年我国棉纺织企业为了应对非典疫情带来的出口订单的流失,特别是为了应对棉花暴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企业在加大深化改革、挖潜增效的同时,加快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在内需增长的推动下,加快了国内市场的推动力度,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市场销售份额,使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布、棉布和混纺交织布产量2003年比往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棉布月产量在6月、9月和12月均逾11亿米大关,其中,2月是全年*低产量也有8.08亿米,9月达到了全年的*高产量11.89亿米。据有关部门统计,考虑到规模以下企业产量以及其他因素,2003年全社会布产量调整为374亿米。
进出口形势不错
尽管2003年坯布市场面临了高棉价的严重挑战,但依然保持进出口两旺和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在国内棉花价格全年高于国际棉价的背景下,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但出口依旧表现活跃,说明企业在经历磨难的同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出口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纯棉坯布在4月、12月,棉混纺坯布在5月、12月分别达到了上、下半年的出口高峰值。
利润难尽人意
2003年上游原料价格涨声如潮,但和棉花、纱线等原料价格比较,下游坯布市场利润仍然难尽人意,跟涨步伐滞后,始终处于被动推涨的地位。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定律分析,由于坯布市场供大于求,销势平平,造成坯布价格难以跟涨到位。织造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从上涨幅度来看,坯布涨幅普遍在1.0元/米,以全棉47″21S×21S108×58为例,如其价格上涨1.35元/米,其上涨幅度为29.67%,而全棉21S纱上涨幅度为5500元/吨,涨幅达35.48%,由此计算,目前坯布价格相对于其上游原料棉纱的上涨还有很大距离。而且原料价格上涨是导致坯布价格上调的缘由,坯布涨价多属于被动市场行为,它的需求关系远没有上游原料市场敏感。客观上也降低了坯布可以大幅上涨的可能。
从全年坯布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尽管全年坯布行业都在风风雨雨中渡过,反到11月份以后,由于国家新的出口退税制度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时间临近,接有外单的企业纷纷加大了开机率,争取在年底之前多出货,才使坯布行业有了温和的复苏,但是和棉花原料价格的暴涨以及绝大部分纺纱企业已没有库存的情况相比,坯布行业的利润远远难尽人意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