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衰退仍将持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GDP的年增长率(加权平均)将从2007年的3.7%降至2008年的2.6%,2009年将降至1%左右,下滑幅度远远高于2008年,并直到2010年才会复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8年11月发布报告,预计2009年OECD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0.3%,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0.1%、美国-0.9%、欧洲-0.5%。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2009年我国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从而使GDP增速保持在8%以上的任务相当艰巨。
(一)工业增速将在上半年到达低点后缓慢回升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已经出台了包括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等一系列举措,并正在制定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乳制品等10个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上半年随着这些政策特别是投资的落实和库存的消化,工业增长将企稳回升。企业对剩余库存的消化是导致2008年9月份以来工业增速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企业也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投入品价格快速上涨时期,企业倾向于增加库存以减轻成本上涨的影响,反之在投入品价格下跌时期,则倾向于减少库存。随着PPI的大幅度下跌以及市场销售困难,企业**要把过去的存货消化,因此造成工业增速的过度下跌。随着2009年一季度库存消化完毕,工业将迎来正常的增长。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约1万亿元的投资有望在2009年2月末左右进入实施阶段。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09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工业的增长速度可能仍然保持在低位,但是下半年会逐步回升。事实上,我国工业已经出现一些回升的迹象。例如,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2008年11月的38.8提高到12月份的41.2。但是也要看到,工业增速可能难以在短期内较快回升。根据历史经验,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收缩期的持续时间在8~16个月之间。作为大萧条以来*严重的经济衰退,本次经济衰退期的持续时间会更长。因此,我国工业可能会呈现出“U”型而不是“V型”的走势,即工业增长在底部可能会持续1~2年的时间,然后才逐步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区间。
但是,我们很难指望工业增长速度恢复到2007年那样高的水平。**,作为工业增长重要动力的出口需求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作为危机源头和我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国之一,美国经济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据美国劳工部的报道,2008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达到7.2%,全年新增的失业人数达到260万,是152 0173 3840年以来的*高水平。美国国内的销售继续下滑,2008年12月美国的批发商销售额下降了7.6%,其中耐用消费品下降9.4%,非耐用消费品下降了6.1%;而存货上升了6.3%,其中耐用消费品增长了1.63%,非耐用消费品增长了0.78%。第二,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根源在于美国企业和居民的过度借贷,而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美国金融机构大量破产,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美国企业和居民靠借贷生存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难以为继。但是,美国人想通过减少负债、增加储蓄来维持经济增长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而且金融危机的教训使美国居民主动改变依靠大量举债消费的生活方式,因此美国进口增长的速度将会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国际市场难以消化中国几乎无限增长的产品供应,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下降。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依靠政府支出推动的投资也难以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未来时期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将低于上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水平。
(二)出口加工型产业面临严峻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出口有很强的依赖,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本世纪初的2%上升到8%以上,而出口额则占GDP的近40%。2005年~2007年,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在20%左右。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国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2007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等7个国家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就达到40.9%。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实际进口贸易增长将从2007年的7.4%降至2008年的5.8%,而2009年将会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这表明全球贸易将在27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而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速将下降得更为明显。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贸易也将大幅下滑。反映航运市场景气程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2008年10月28日跌破千点,收报于982点,与5月的*高点11793点相比,下降了91.7%。12月4日,BDI指数进一步下跌倒666点,创下自2001年以来的新低(此后BDI小幅回升到12月底的770点),显示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国际贸易的严重影响。
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程度*高,因此我国的商品出口在2009年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虽然近几个月来我国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但是很难整体扭转出口下滑的态势。2008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17.2%,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8.5个百分点。商务部官员指出,如果将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实际上2008年的出口已经是负增长。2007年1月,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是1美元兑换7.5012元,2008年12月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6.8424元,人民币升值了约14%。如果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进去,2008年出口额增长将下降到10%以下。2008年11月,中国的出口订货指数已由3月份的59.10下降到29.00(12月略有回升到30.70)。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008年前11个月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1.9%,大幅回落9.3个百分点,而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4.7%,回落5.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受外需下降、出口不畅的影响,我国的纺织服装、电子、汽车等出口加工型产业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三)重化工业的增速将有较大回升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目前我国增速下滑*快的主要是重化工行业。为了扩大内需,保证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制订了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的“保增长”计划,具体的投资方向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是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是35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其中在2008年年底前投入的1000亿投资中,资金已经细分,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1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40亿元,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5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3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120亿元,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60亿元。据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会超过17万亿,2009年全社会总投资将达20万亿。建筑业带动*大的工业部门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这些都属于重化工业部门。因此,国家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能够拉动建筑业及其上游产业等增长速度下滑*快的重化工业部门的增长,从而使刺激经济的作用发挥到*大。
(四)消费品工业增速下降
近几年来,我国的消费增长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态势。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除2月受春节的影响外)。但是从变动趋势看,由于我国GDP中劳动收入比重近10年来呈下降趋势,加上养老、医疗、住房保障不到位,居民不敢消费,造成我国消费的增长一直比较乏力。同时,国内股市暴跌产生的财富减少效应、企业停产和倒闭造成的失业人数上升将进一步抑制消费的增长。此外,200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低迷,大批有购房意向者持币观望,房地产销售大幅下滑。虽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房地产销售、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支持农民增收、增加补贴等方面的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上述不利影响,但这些措施对消费增长的带动比较有限。
由于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会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竞争程度的提高使国内市场产品价格的下降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国内需求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提高,因此那些出口占较大比重的消费品行业,如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等,产品销售会出现较大困难,并导致开工不足,其增长速度下滑的可能性较大。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等行业增速下降的一个后果是会造成失业率的明显上升。单位产出吸纳就业*多的工业行业依次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等,这些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均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接近两倍或更高,即使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政策对抑制失业率的上升可能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CPI和PPI继续回落
2008年下半年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均出现回落,CPI与PPI、PPI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形成的“倒剪刀差”开始缩小,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消退。虽然工业制成品会由于“出口转内销”造成价格下跌,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将使原材料价格下降更快,如国际原油价格已从*高的近150美元/桶,下降到40美元/桶以下,煤炭价格也下降了六成左右,农产品价格也回落至2008年牛市启动前的水平,铜、铝、钢材等金属价格也均大幅度下降。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将大幅下降,这将有助于减少中国工业生产部门的成本压力,增加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但另一方面,由于前一时期采掘、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推动了钢铁、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增长,而市场需求的下降和价格的下跌将降低这些行业的增长速度。
(六)产能过剩重新抬头
在2003~2007年的经济高增长周期中,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企业赚钱很容易,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没有市场,生产资料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产能过剩问题并不突出。例如钢铁行业,早在2003年国家就因产能过剩出台政策制止其盲目投资,钢铁产量在1998年、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分别超过1亿吨、2亿吨、3亿吨和4亿吨,但是销售形势良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销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除2004年外,1998年以来各年均超过工业的平均产销率。
在上一轮经济上升周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然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却保持在20%以上(23.9%~27.7%之间),是GDP增幅的两倍多,而同期*终消费支出即使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也仅在10%上下,*高的2007年也不过16%。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意味着新的产能不断投放到市场中去,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以及*终消费之间10%以上的缺口,意味着释放的产能大部分被出口消化掉了。按当年价格计算,2002年~2007年间,*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4%、19.6%和49.9%。随着出口需求增长的急剧下降,很多产业的产能过剩将重新出现。为了扩大内需,国家提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有一些过去不能批或者缓批的项目匆忙上马,如果不能合理引导,必然会进一步加剧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2009年工业的增长将主要依靠投资的推动。世界银行2008年11月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也预测,2009年中国GDP的增长率约为7.5%,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长来自政府主导性支出。在工业中,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重化工业部门将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而消费品工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消费品行业会面临较大困难,出口增速下降将使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重新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