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召开的美国农业部2006年农业展望论坛上,针对中国的棉花消费模式与用量进行了讨论。下表所列的数字是农业部外国农业服务局(FAS)的经济专家根据惯常的统计方式得出的数字,不能被视为农业部的官方数字。FAS注意到中国并没有制作相应的棉花使用消费平衡表,这样就需要通过以下的方式将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得出的纱产量转换为棉花消费量:用估计的所生产纱所需要的棉花比例份额,减去消耗,再加上非纺纱厂所使用的棉花量。中国统计局所报告的纱产量在稳步增长,中国国内各种渠道的统计继续把生产纱的棉花份额保持在64%或更高。FAS已经降低了其统计中所用到的棉纱生产棉花比例份额,但棉花的总用量还是增加了。具体请见下表(棉纱产量单位为百万吨,棉花消费量单位为百万包):
NBS USDA/FAS 中国国内的统计
纱总产量 棉花份额 用量 棉花份额 用量 产量 进口 库存
2002/03 9.330 61.2% 29.9 64.0% 31.2 22.6 3.1 15.0
2003/04 10.482 58.6% 32.0 64.0% 34.8 22.3 8.8 15.0
2004/05 12.787 58.5% 38.5 64.0% 41.9 29.0 6.4 13.1
2005/06 15.412 57.3% 45.0 64.0% 50.1 26.2 17.8 13.3
2006/07(预计)17.560 55.6% 49.5 64.0% 56.7 29.5 18.5 13.3
如果我们对这五年来的数字进行比较,会发现棉花用量的总差额达到了152 0173 3840万包。如果中国的数字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些多出的棉花是从何而来的呢?现在的库存平衡表又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平衡表,也就暗示着历史起初库存、或产量或进口需要增加650万包(152 0173 3840万包减去1330万包),才能是平衡表上的数字平衡。而且,据我们所知,中国国内还有一定量的国内库存,以及数量不断增加的寄售棉花。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邱晓华水为新的统计局局长,为了表示对统计局的数字负责,他的目标是建立起一套新的统计体系。(保罗·赖因哈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