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棉纺织形势及对后市发展的看法--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在2003年度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非常感谢中国棉花协会给我这么一个机会,每次开会讲,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提高,那么这次我感到多了一个机会,给了我一个修正错误的机会。我对棉纺织充满了信心,所以我写了一个当前的形势分析材料,到今天这个时候我再看感到没有信心,*后一段棉纺织的经营怎么样,我眼前一片漆黑,如果大家看我原来的七个方面,肯定要产生一个错误,给大家的经营带来危害,我这次说话说错了没问题,工资一分钱不扣,但是你们看了以后受损失问题就大了,良心上很过不去,所以非常感谢给我这么一个修正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现在看形势,看棉花,看市场供求关系,是雾里看花。各位领导对棉花的产量心里都有一本帐,不过没有点破而已,到底是多少,咱们看看棉花的价格****在涨,回过头来看棉纺织的市场特别的可怕,一点信心也没有。市场怎么样,原来我谈的七个方面,现在的形势看我以前的分析是微不足道的,那时候是看日子好过和不好过,现在看棉纺织是生与死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我站在这个角度跟大家商量,所以要是谈棉纺织,**段稿我不说了,看棉纺织以后的趋势我一点数也没有,我简单的跟大家探讨几个想法和观点,很不连贯,也不一定对。 我先跟领导汇报一下这两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终的动力是什么,这个数字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海关的,包括我们棉花交易市场的数字。靠什么棉纺织行业这两年发展这么快,2000年的时候我们纱的产量七百万吨,用棉量四百八十四万吨,我们出口一百六十一亿美元;2001年的时候纱的产量七百六十万吨,用棉量五百二十五万吨,出口一百七十四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到2002年我们纱的产量八百五十万吨,那时候的用棉量五百八十七万吨,出口二百一十六亿美元,同比增长24%。看到今年一至八月,我们纱的产量已经六百一十六万吨了,出口一百七十六亿美元,2001年全年是一百七十四亿美元,一到八月份的出口已经超过了2001年全年的出口。纺织出口里面到底用了多少棉花,2000年的时候出口一百六十一亿美元,出口减去进口,纯粹的出口用了国产棉花二百五十万吨,四百八十四万吨里面二百五十万吨是出口,变成一个加工产品出口了。到2001年的时候出口是一百七十四亿美元,纯出口用棉二百六十七万吨,五百二十五万吨里边的二百六十七万吨出口了,到2002年的时候,出口二百一十六亿美元,同比增长24%,因为进出口是增加的,所以纯出口用棉三百四十五万吨,占总的用棉量58%,从51%增长到58%,消耗了五百八十七万吨的棉花里面三百四十四万吨是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纯粹用国产棉花出口的产品占整个用棉量的58%,今年一至八月份,出口一百七十六亿,同比增长25%,一至六月份的时候我算过,一至六月份出口用棉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如果要说日历年度,今年出口的用棉比2002年的比重还要大。 用这个数据说明什么?纺织品的出口市场,这几年提高竞争力了,占领了国际市场,市场扩大了,市场的需求拉动了棉纺织行业纱锭的发展。我感到几年以前的纱锭,生纱产量的发展是基本平衡,因为我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的,但是8月份以后就很难说了,因为现在纱锭能力上升非常多,市场的开拓肯定没有纱锭上升的快,总量就要过了,由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再到供大于求,现在感到纺织进入了一个供求过剩的阶段,肯定要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感到供求关系的变化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一个时候都是由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再到供大于求,这是一个竞争,通过竞争使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跟大家介绍这个情况,主要说明是出口拉动,去掉出口以后,我们的内需我算了一下,2000年的时候国内用棉花也就是二百三十四万吨,2001年是二百五十六万吨。国内纺织用棉,这一年大家很清楚,2001年的时候国际棉价从一月份六十美分,跌到十月份的二十九美分,当时国内的棉花一月份一万三,一直到八月份跌到一万一千八,差价是两千多块钱,我们那时候到计委呼吁,调控不了,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棉花跌到七千四,是1997年以来*低的价格,低于当时的收购价,我当时在无锡开会,好多纺织厂说快收棉花吧,从来没有那么低的。2001年的时候低于国际棉价12%,那一年我们出口比2000年增加7.8%,出口用棉增加十七万吨。到2002年,当年的产品还不够用,我把2001年的产成品积压弄出去了,产销率超过百分之百。今年在2002年的基础上还继续高速增长,正因为我们出口的市场拉动了国内纺织的需求发展,使我们的棉花价格上去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现在纺织用棉量多了是好事,棉花价格上来了,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危险,如果出口出不去国内**不可能消化那么多棉花的。 到2002年的时候,扣掉一些出口,我感到这个数字可能比较正常,国内消费是二百四十三万吨,比2001年多了九万吨,2001年确实有点儿不正常,因为产品出不去,价格高,如果出口市场受阻国内肯定消化不了,马上形势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纺织由供求平衡到严重的供不应求。为什么说后面我看不清,两眼漆黑,我不知道以后这个市场发展到什么程度。**点我想跟大家解释,这两年棉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个人的观点,不是盲目发展,是市场需求拉动,但是现在上的锭子有点儿过热了,因为市场的拓展没有这么快,这是一个观点。 第二我想跟大家交流,因为形势我确实看不清,也不太好说,但是我有两件事还不太懂,一是看棉花的价格怎么看,另外一个问题,棉花的供求形势怎么来改善。去年大家在会上讲,我看好多期货市场的书上也讲,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现在看确确实实就是主要因素。但是供求关系怎么看,我感觉就看短期和长线。现在大家都看棉花这块,我感觉到仅看棉花的供求关系是不够的,应该看产业的供求关系才能看到棉花价格的走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供求可以大可以小,你说棉花现在供求关系是供不应求,**值这个量摆着,你涨,涨到一万八合理吗?我说合理,涨到两万合理吗?我说合理,供不应求就是供方说了算。 反过来我讲一个数字,我们棉花交易市场有个表挺好的,2002年度从九月份到8月份纱的价格,棉花的价格,咱们拿32支算,二月份的时候棉花价格指数是多少呢?一万两千零五,到八月份的时候是一万两千九百四,二月份到八月份棉花的价格涨了九百块钱,而32支纱,二月份的价格一万八千四,八月份纱的价格一万八千五,涨了一百块钱,按道理说已经过了七个月了,为什么棉花价格涨,纱的价格涨不上去呢?我们供大于求,所以纱涨不上来。说明什么问题?棉花是供不应求,到了后面是供大于求的,所以看供求关系不能看局部,得看产业,才能回避棉花价格的风险。 我感到后面纺织品的价格很难跟着棉花的价格往上涨,一个理由,世界上的服装是供大于求的。我记得2002年1月份还是2月份,ICAC月报里面有一段话,加入WTO以后服装的价格是逐年下降,为什么?服装的量是供大于求,我感到这两年以来的事实也证明了ICAC这个判断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服装的价格涨不上去,布的价格涨不上去,纱的价格也涨不上去,*后把棉花的价格也得拉下来。一至八月份我看了福州市场五十几个品种的价格,十几个上,十几个下,基本上是平的,总的来讲服装的价格八个月没有涨,纱长了一百,布没有涨,服装我感觉是往下退的趋势。我个人认为,对棉花的供求关系不仅要看棉花,而且要看产业,才能减少风险。 另外我今天给大家算一下加减法,怎么看纺织产业的销售能力。因为我说的是全国平均数。现在我们32支纱卖到一万九千三(单位:元/吨,下同),如果纺织厂一点利润都没有的时候,棉花价格是多少它才能买到一万九千三(单位:元/吨,下同)?你把这个纱的价格一万九千三去掉增值税以后,无税价是一万六千五,目前纺织品经过纺织厂的加工,有好的企业,有不好的企业,我不可能拿好的企业说,它可能就四千多块钱的加工费,我也不可能拿不好的企业说,它可能七百、八百多,我感到不公平,我去一个60%的水平,这是完全成本,包括管理费财务费全加进去的成本是四千九到五千,我刚才算的是一万六千五,减掉五千块钱,减掉纺织厂的加工费用,剩下来的钱是什么?就是买原料的钱,剩下一万一千五百块钱,是纺织厂用来买原料的成本。 买多少棉花,以前我们算的是按1.1,虽然我们有的管理好的不按1.1算,按1.08,国内1.07差一点点没问题,一吨纱用1.08吨原料生产,一万一千五除以1.08就是一万零八,一吨棉花的无税价是一万零六百,无税价再乘以13%的增值税,纱的真正价格是一万二,32支纱卖到一万二的时候纺织厂是零利润,棉花的承受能力是一万二,棉花价格指数是一万三千九百五,如果按这个来算一吨纱1.08吨就亏了两千零七十一块钱,如果说现在一万四千五亏的还要多,凭这一点我对纺织的未来没有信心,亏不起,亏**两天行,一个月两个月行,亏半年我们流动资金都没了,怎么周转? 另外一个没有信心的是,我从青岛回来,青岛的王总跟我讲,我们有一个专门做内衣的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他说外商来了一个单子,外商说我知道棉花涨价了,我也知道出口退税要下来三个点,但是你不要跟我谈价格,你要谈我就叫别人做。就是这么残酷,所以说水涨船高,棉花价格涨了,纱能不能涨,纱涨了*终产品能不能涨,我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棉花价格一万六、一万七卖给谁?我感到价格能冲上去,但能不能站住脚,我也不知道怎么看。 第二个要探讨的就是怎样改善棉花供求关系。有两个方面,从棉花供不应求到棉花供求平衡,到供过于求怎么变,有两种,非常容易变,一个是放弃市场,市场退出了,不接单了,现在好多企业不能接单,一吨纱配两千多我怎么接,我们现在准备“十一”放长假,因为我没有竞争力。2001年的时候,纱的离岸价一吨是两千二百六十美元,海关的数字平均值,进口的印度纱和巴基斯坦纱到岸价是两千零三美元,到2002年的时候,因为棉花价格下来了,因为纺织厂管理也上去了,原来一吨纱的价格完全成本都要六千到七千,现在减员增效了,两班三运转,减少用工,为什么我从六千到七千能降到五千,因为技术水平提高了,技改了,这样有竞争力了。2002年出口的平均离岸价是一千三百七十美元,进口价格是一千七百三十美元,国内每吨纱比它贵了一百三十美元。今年一到八月份,八月份出口纱的价格每吨涨到两千一美元了,进口的纱一千六十美元,国内每吨比它贵五百美元,差四千多块钱人民币。 吸收市场很容易,国内的棉花需求量二百四十五万吨,高一点二百五十万吨,剩下的都出口,出不去了棉花就少用,棉花的供不应求马上变成棉花的供求平衡,再下去就供大于求,这是改变棉花供求关系的办法。第二个办法保市场,确保市场,国际市场的份额不能丢,我们看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不管它准不准,拿它的数来说,这两年全世界棉花增长五百八十万包,中国就五百万包,占世界增长量的86%,美国棉花一百五十万包,澳门四十万包。印度1998年的时候是一千二百五十万包,一年里面增加了一百万包,我们市场萎缩,一下它上去了,但是1999年以后你看印度的棉花用量没有增加,但是去年降了十万包,下来了,因为我竞争了,我上去了,包括巴基斯坦,还有墨西哥,墨西哥1997年的时候在上面,但是这两年它下来了,我们等于是抢了别人的市场,占领别人的市场,市场占有率提高了。 棉花供求关系怎么看,一个是我退出市场,很容易,但是进很难,还有巩固现有的市场,我感到巩固现有的市场不是靠纺织一下能巩固的,我赔不起,一吨纱赔三千块钱赔不起,怎么办?我们的产业链,希望大家一起商量,两个办法哪一个办法,我是放弃市场还是巩固现有的市场,我个人的观点,我希望巩固市场,有了市场才有发展,有了命才能奋斗,命都没有了奋斗什么,到明年棉花价格好了我市场也没有了,还要重新启动,*大的损失就是纺织,包括棉农。所以站在纺织的立场,我代表纺织,但是我还要公正地说话。棉花协会里面是一家人,站在这个角度,我衷心地希望我们这个产业所有的人,在这个困难时期合舟共济。2003年棉纺织行业遇到了“非典”,谁也没有想到。1993年、1994年是纱的价格拉动了棉花的价格,当时我在生产司,我们那里的人来找我,你认识企业能不能跟老总说一下给我多少吨纱,谁做纱谁发财,拉动棉花价格往上涨,三百涨到四百元,涨到五百元,涨到七百元,但是今年棉花价格拉动产品是拉不动的,我感到非常危险,所以我希望我们棉花行业的各位领导,大家能站在产业的立场,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共同渡过这个难关,保市场,咱们保了市场以后再说以后怎么样,当然如果要牺牲市场的话我感到损失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