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辖11个县市区,耕地面积930万亩,人口550万。当地土质适宜种植棉花,当地农民植棉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植棉经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棉花给德州地区农业带来了繁荣,给农民带来了富裕。德州是全国**的产棉大市和用棉大市,目前该市已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930家,加工能力4000万担以上,棉纺织企业152 0173 3840多家,生产能力300多万纱锭。可以说,棉花、棉纺产业在德州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成为德州的经济基础,棉花收入也是德州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该市常年植棉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受2003年度高棉价影响,2004年植棉面积增加到340万亩,比上年增长20%,是近十年来面积*多的一年,且长势良好,丰产丰收,亩产籽棉244公斤,也是近几年来比较高的,全市总产达500多万担。
今年德州市新棉上市比往年晚20天左右,上市之初,棉花价格为4.40元/公斤左右,之后一路攀高,*高收购价出现在9月29日前后,达5.40 元/公斤。但是,从国庆节开始,棉花价格就一跌再跌,*低价出现在10月25日,跌至3.80元/公斤,10月27日后略有回升。截至11月中旬,籽棉价格维持在 4.40元/公斤左右。如此低价位和棉价跌宕起伏,让棉农叫苦连天,摸不着头脑。目前,棉花摘拾已进尾声,该市仅收购220万担左右,不到总收购量的一半,棉农手中存放着大量的棉花,有的至今一斤未卖。棉农眼望着丰收的新棉,期盼着更高的价位出售。
2003年*不正常的棉花高价位,让棉农着实发了一把棉花财。也正是2003年的高价位,刺激了棉农的植棉热情,促使棉农进一步加大了对棉花的投入,使得德州市植棉面积、棉花产量都达到近年来的新高。尤其是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1号文件、粮食*低保护价,按照多年来1:8的粮棉比价及上年的棉价推算,广大农民对今年的棉花价格有着较高的期望值。但是,新棉上市后棉价却出乎意料的一波三折,与上年的7.4元/公斤棉价相比,心理落差确实太大。去年的棉花价位过高、不正常,但今年又走向另一个*端,农民心里确实不理解。现在农民也知道今年棉花再也不可能出现2003年那样的高价位了,但是,让棉农难以接受的是在新棉收购价格大幅下降的同时,粮食价格和肥料价格却在上涨。据了解,小麦收购价从2003年的1.06元/公斤涨到了现在的1.50— 1.56 元/公斤 , 涨幅达40%多; 玉米收购价从 2003 年的 0.96—1.0元/公斤涨到了现在的1.20—1.36元/公斤 , 涨幅达30%左右。与此同时,各种肥料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尿素价格从2003年的1300元/吨涨到了今年的152 0173 38400—1800元/吨 , 旺季*高达到2000元/吨 , *高涨幅达60%。地膜从2003年的8000元/吨涨到今年的1.04万元/吨 , 旺季涨幅也达到了30% 。相反,棉花价格不但没涨反而下降了很多。这市场到底是怎么了?棉农搞不明白。
据了解,德州市粮食种植主要是小麦和玉米,一年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今年,小麦平均单产391公斤、玉米平均单产393公斤。按目前的平均价格计算,1亩地种小麦、玉米可实现产值1137元。种植粮食亩投入:种子:小麦 20 元、玉米 14 元;肥料:小麦 55 元、追肥 37 元、玉米 50 元;用药:小麦6元、玉米6元;其他:小麦92元、玉米 10元。如此推算,种植粮食每亩的投入*低是290元,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产量,每亩粮食的纯收入是847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玉米和小麦秸秆的商用价值以及国家对粮食的补贴。
今年,德州籽棉的平均单产是244公斤,按照现在4.40元/公斤的市场价格计算,种植棉花的亩收入是1073元。种植棉花亩投入:地膜:25—30元;种子:30元;肥料:100—150元;用药:60—80元;浇水、耕地、播种等:50元。如此推算,种植棉花每亩的投入*低是300元,比2003年多投入40—50元。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每亩棉田仅收入 773元左右,比种粮食每亩地少收74元,如果加上粮田补贴13元,共少收入87元。
今年国务院出台1号文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把农业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上,粮食直补政策让粮农感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今年,德州风调雨顺,粮食生产大获丰收,价格又上涨,粮农更是喜不自禁。可是,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既是产棉大国,也是用棉大国,棉花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纺织品服装出口是我国的创汇大户,总体看,我国棉花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在,植棉成本越来越高,棉农增产不增收,棉农植棉积*性受挫,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棉花大起大落,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今年全国棉花丰产已成定局,尽管增产部分不足以弥补国内缺口,但全球棉花也是大丰收,资源充裕,棉价走低是正常的。目前籽棉收购价格大体在4.4—4.6元/公斤,从国内外棉花市场看,此价位是乎又是较合理的,棉农能够保本有利,收购加工企业快购快销也有利可图,纺织企业也能接受,国内与国际棉花的价差也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过低地压价或过高地抬价,都不利于各方利益,不利于棉花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
德州市特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别适宜种植棉花,德州的农民具有丰富的植棉经验,可是以当前的棉花价格,植棉的收益已经不如种粮食了。德州一部分棉农拔棉种粮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棉农的植棉积*性已经被挫伤。明年的棉花还能不能种?种多少?棉农心里没底。棉农希望得到准确的棉花信息,更期盼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护棉农利益,让增加农民收入真正落到实处。
(德州市供销社 、市棉花协会 马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