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新疆新棉收购已基本结束。其中,自治区供销社棉麻系统和新疆兵团棉麻系统收购的棉花占总收购量的85%。这改变了往年民营企业和两大棉麻公司收购份额三分天下的局面。
民资退出棉市已是大势所趋。这也为在棉花市场中处于“主渠道”地位的大的企业集团对棉花市场进行重新整合提供了机会。
“棉花价格从每吨超过18000元跌至现在的11000元以下。棉花市场的持续低迷肯定会使新疆的棉花流通渠道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我个人认为,这个过程只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1月19日,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新棉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延毅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对记者说。
民资“知难而退”
由于民营企业资金普遍紧张,2004年的新疆棉花收购市场鲜有民营资本介入。
数据显示,在去年128亿元新棉收购资金中,除农发行为棉麻公司提供的109亿元贷款外,包括民资在内的其他渠道入市资金仅为19亿元,所占比例不到20%。
据估计,在2003年,以温州游资为首的民间资本流入新疆棉花收购市场超过100亿元。在主产棉区阿克苏地区,仅温州就有上千人带着近30亿元资金参与新疆棉花收购。
而2004年10月以来,棉价大幅下跌、收购棉花的利润空间下降,加之棉农惜售,包括温州民企在内的大多数民营收购企业在10月底就停止了收购。
实际上,尽管目前的现实是,受限于各方资金压力和下游市场低迷,未来几个月棉价走强的趋势如无源之水,但新棉集团总经理徐延毅还是感到庆幸。
因为对于市场中“主渠道”处于弱势且缺少大集团整合的阿克苏地区来说,新棉集团牢牢掌握着这里52%的棉花流通市场,这样就有了足够应付风险的腾挪空间。
在徐延毅看来,阿克苏与喀什是新疆棉花市场改革的两个不同样本。阿克苏的做法基本上是将已有的市场格局推倒重来,各种市场主体需要时间重新确立各自的地位。而喀什则是将原有的地区棉麻公司交由新棉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来整合。
两种思路带来不同的发展态势,而今年棉市持续走低似乎正在加速这样的分化。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棉花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渐接轨,棉花收购开始逐渐走向规范并已进入微利时期,国有棉麻企业只有借此机会加快改制重组步伐、技术改革、降低成本才能有所作为。 而民间游资此时也在不断重新组合,实力更强的民营企业正在酝酿着卷土重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库尔勒私营轧花厂的温州老板面带愁容地告诉记者,由于高收低售,今年他做的棉花生意亏了不少,把前两年挣的钱都搭进去了。而且现在竞争激烈,经营棉花的利润越来越低,他已经打算做别的生意。 “像棉花这样的大宗农产品必须要有大企业来整合,全国的小轧花厂可谓“前赴后继”,如果全国17000家棉花购销企业在3年之内被洗牌至六七千家,整个棉花市场就走向成熟了。而目前看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而且大概三、五年就会见分晓。”徐延毅说。
他表示,作为国有棉麻企业的新棉集团已经在喀什地区形成了一条棉纱、棉籽、棉蛋白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已经大大加强。目前,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就是在全疆范围内整合优质的棉花企业。
棉市低迷 考验经营企业
由于棉价急剧下跌、棉市低迷使新疆各路棉花经营企业面临亏损的严峻考验。
新棉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延毅说,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新疆新棉销售速度明显比正常年份慢。截至2005年1月5日,作为棉花收购主渠道的新疆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共收购皮棉152 0173 3840万吨,但同期只销售出20万吨左右。
与此同时,新疆乌苏市棉麻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2004年该公司共收购加工皮棉8000多吨,目前只销售出300吨左右。
据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朱宏介绍,现在二级棉花的市场报价每吨为11500多元,低于企业的收购和加工成本近500元。他认为,只有市场价格达到每吨12100元,企业才能有近百元的盈利,但农业发展银行要求棉花经营企业必须顺价销售,现在想亏本出售都没法做到。
阿克苏塔棉集团总经理张玉江告诉记者,2004年,塔棉集团只收购了全地区三分之一的棉花,大概在3万吨。2004年元月份,上一年度的棉花已经销售了60%以上,而今年同期,却有80%的棉花被积压。
他解释,由于利用农发行的资金收购的棉花占了大多数,而根据农发行的顺价要求,塔棉收购的328级棉花至少每吨要卖到11000元才能保本,可是当地的一些个体民营轧花厂现在却在以10700元的价格销售。所以,尽管现在来自内地的棉花经销商比年前有所增加,但由于所出的价格低于收购成本,所以塔棉集团大部分的棉花只好捂在手里。
不过他表示,目前内地纺织企业来阿克苏采购棉花的数量与去年相比明显减少,与他们接触的大都是一些经销棉花的中间商。而他们购买棉花的资金量以及所需的数量与上一年度蜂拥而至塔棉集团代购棉花的江浙民营企业的老板差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