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装产业整个价值链来看,服装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占零售价的比例只有7%~8%。而在这有限的生产环节中,中国服装企业却占有全球服装市场30%的份额。单纯依赖出口数量增长以振兴纺织业,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窄。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市场的不利变化,缓解出口企业承受的压力,国家多次调整纺织和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出口退税渐成国际趋势
从理论上说,出口退税政策是一种对出口没有促进作用的非倾向性政策,它的作用仅仅在于消除对出口的歧视,从而达到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目的。对于出口的产品,政府返还给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属于间接税。间接税是转嫁税,意指虽然这部分税收对生产和流通企业征收,但实际上由*终消费者负担。对出口国而言,由于出口货物是在国外消费,应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所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对进口国而言,进口货物在进口国境内消费,其间接税应由国内*终消费者负担,进口国要对进口货物依照本国税法征收间接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国出口商品没有退税,则在进口他国后,会被再征收一次间接税,从而造成重复征税。因此,出口国对出口货物实行退(免)税,就可以避免双重课税。从这个意义上看,出口退税是一种非倾向性的税收政策,并没有促进出口的作用。
然而,从出口退税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出口退税的管理,使其成为国家调节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对本国出口商品返还不同比例的间接税,可以对出口商品实施有差别的经济鼓励。因此,各国政府看重出口退税的政策促进作用,在直接出口补贴为国际规范所不容的情况下,代之以较为隐蔽而“合理”的间接出口退税补贴。实际上,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日益严格的国际规范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了对退税倾向性杠杆的操纵力度,理论退税模式与现实运用方式的结合与转换渐渐成为国际性趋向。
出口退税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8月1日起,国家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8年11月1日起再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至14%,2009年2月继续上调出口退税率至15%,两个月后,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迎来了9个月内的第四次上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2009年1月,在工业品整体出口下降17.6%的大背景下,纺织品出口与2008年基本持平。其中提高退税率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恢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纺织工业是中国经济中对外开放程度*高的领域,提高出口退税率实际上直接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在行业出口盈利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1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可以给整个行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盈利空间,可以挽救很多处在边缘的企业。这对缓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带来的压力具有积*作用。
税率继续下调的空间不大
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出口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短期的,这是因为:
**,欧美国家失业率高企、需求不振,直接恶化了我国的出口环境。这种需求不振,不会因中国产品价格的微调而改变,出口退税的效果有可能为巨大的需求缺口所吞没。实际上,已经有企业反映,伴随着国家一次次调高出口退税,外商也不断地压低价格,国家给予出口企业的资金支持被国外采购商吃掉了。
第二,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增加了财政负担,高达16%的退税率使得进一步上调的可能性下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实际办理出口退税额6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8%。而与此同时,全国税收收入9237.27亿元,同比下降13%。有专家指出,2008年中国出口退税占整体增值税的三分之一,比例已经过高。这表明我国在出口退税率经历了连续上调以后,进一步通过出口退税来摆脱外贸困境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大。
第三,中国促进出口的政策常常引起国外贸易保护方面的压力。在危机中,迫于日益加剧的国内就业压力以及政府援助计划支出的要求,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出了明确的保护主义信号,新兴经济国家的贸易政策也出现了收紧的动向。尽管各国都发出了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但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利己主义仍然呈泛滥之势。在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中国制造”仍然成为主要牺牲品。今年以来,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出口产品发起了贸易救济措施,我国刺激经济和促进出口的政策一再为美国等国家所指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纺织出口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
*后,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供给弹性较小,退税对于出口的鼓励作用是有限的。退税主要面向增值税,增值税的税基又是产品附加值,所以由加工程度造成的产品附加值的差异会引致退税鼓励效应的程度差异。产品的加工程度越深、供给弹性越大,附加值也越大,退税对其出口的鼓励效果就越显著。
靠创新赢得国际市场
从整体上看,尽管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数量巨大,但是整体国际竞争力比较脆弱。从服装产业整个价值链来看,服装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占零售价的比例只有7%~8%。而在这狭窄的生产环节中,中国服装企业却占有全球服装市场30%的份额。单纯依赖出口数量增长以振兴纺织业,这条路只能越走越窄。
由此来看,促进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应采取短期资金支持与长期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方针。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作为出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发展,除了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之外,应当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以此来进一步赢得国际市场。(纺织服装周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张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