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工业发展展望--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棉工业公司董事长齐虎生在2003年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很高兴能借中国棉花协会成立之际与大家就中国棉花工业的发展进行交流。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棉花工业发展展望”。棉花工业主要指棉机制造、棉花及副产品的加工、棉副产品深加工。具体来讲,主要包括轧花、剥绒、打包、榨油、浸出、棉蛋白生产及种子处理等工艺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我国棉花工业主要经历了两次飞跃性的发展。**次飞跃是从152 0173 3840年开始,以“5571”型锯齿轧花机取代皮辊轧花机,使我国棉花工业从手工作坊型迈向工业化时代。第二次飞跃始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美国的先进加工技术,研制并推广了“121”轧花新工艺及成套设备,被国务院列为“八五”期间重点推广的“150条龙”之一,使我国棉花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4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的棉花工业正面临着第三次飞跃,即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结合以及棉副产品的精深加工。这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加大,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一、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对棉花工业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放开棉花收购,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大力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建立从生产、收购、加工、纺织到销售的完整的棉花产业体系。国家发改委李盛霖副主任在2003年度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建立棉花市场体系,促进棉花由感官检验、人工搬运向仪器检验、机械搬运为标志的现代流通方式转变”,“要逐步普及在棉花加工环节的公证检验”,“要逐步采用国际通用包型,实现机械自动化搬运”,“要逐步对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换大型打包机,促进棉花加工企业的集中、兼并和联合,提高棉花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以上的文件和讲话给中国棉花工业指明了方向,也是在新形势下对中国棉花工业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棉花工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革。 (一) 棉花工业将成为实现棉花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棉花产业化是要把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农民联结起来。要实现这一点,只能通过适度规模、布局合理的棉花加工企业来实现。反之,棉花加工企业也只有与棉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化经营,才能*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做大、做强。 (二) 棉花工业的信息化将成为中国棉花实现信息化以及现代化流通、现代化物流的关键所在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对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棉花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实现信息化。而棉花工业环节中的棉包是*基本的信息载体,因而,只有实现棉花工业环节的信息化才能推动整个棉花产业链的信息化。 (三) 棉花工业是保证棉花质量的中心环节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对棉花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减少或杜绝“三丝”,减少索丝、棉结等都给棉花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如何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将是棉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此,必须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嫁接,实现棉花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 棉花工业是降低棉花成本、提高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棉花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规模上、管理水平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因而,提高加工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开发棉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棉花的附加值是提高中国棉花竞争力的核心。 二、 当前棉花工业面临的问题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打破了供销社**经营棉花的局面,充分实现了棉花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有些措施尚未出台,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市场秩序尚须规范。棉花工业环节也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棉花加工企业数量猛增,加工能力严重过剩 自1998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7号)文件下发后,由于棉花加工企业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行业管理者缺位,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棉花加工企业资格认定标准,各地资格认定标准相差很大,造成棉花加工企业数量猛增,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市场形成过度竞争。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已突破10000家,全国加工能力已突破4亿担,这种情况再不加以调整将对我国棉花工业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 受利益驱动,棉机制造企业数量剧增,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棉花加工质量 据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棉机生产许可证审查部*新统计,我国仅生产轧花机和打包机这样的主机生产厂家就有64家,算上辅机和配件生产厂家近100家,不在册的小作坊式棉机制造企业的数量就更多了。很多企业并不具备生产条件,但由于价格便宜,产品供不应求。据说近两年来很多棉机厂的销售额创造了历史新高。相当多的劣质产品进入棉机市场将对我国棉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以及棉花加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三) 棉花包装标准未与国际接轨,棉花质量检验方法落后制约了棉花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棉包包型为85公斤的小包,而国际通行的棉包包型为227公斤的大包。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包装物料,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棉花的出口。此外,世界上发达的产棉国都采用包包检验,检验结果进入信息网络,进行交易、结算、统计等项工作,这是现代棉花交易、期货交易的基础,也是我国棉花行业发展的方向。而我国普遍采用85公斤的小包,每年要产生约6000万个棉包,人工刷写唛头,不仅方法落后,棉花检验工作巨大,而且给棉花加工、检验、流通信息化造成很大困难。如采用227公斤国际通行包,棉包数量可减少到约2000万个,将为棉花加工、检验、流通的现代化、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我国棉花加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国际化。 三、 我国棉花工业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 规模:美国轧花厂自1968年的4210家减少到1988年的1645家,到1996年,只剩下1157家,2000年1018家,2001年为970家,平均每个轧花厂的加工规模达8—10万担;我国轧花厂自1998年的3967家增加到2001年的5215家,2002年估计已突破10000家,平均每个轧花厂的加工规模达0。8—1万担,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二) 管理:美国平均每个棉花加工企业的职工总数为30人左右,我国平均每个加工厂的职工总数为100人以上,是美国的3倍以上。 (三) 技术:美国棉花加工成套设备的加工能力向大型化发展,工艺技术水平向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处于逐步推广阶段,而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棉机市场的无序竞争,使这项工作举步维艰。 四、 我国棉花工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及前景展望 (一) 以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为契机,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棉机制造、棉花加工领域,走新型工业化的中国棉花工业之路。 制订并推广以400吨以上大型打包机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的棉花加工工艺,修订〈棉花包装〉国家标准,开发研制配套的智能轧花成套设备及辅助设施,特别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重中之重,实现棉花工业的第三次飞跃。力争在*短的时间内使全国的棉花加工企业减少到1500个,大部分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实现棉花工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中国也将由一个棉花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 (二) 应严格棉花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针对目前棉花工业市场的无序状态,一方面要对棉机制造企业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净化棉机市场。另一方面要制订全国统一的棉花加工企业资格认定标准,参照农业部制定的〈〈棉花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制订棉花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办法,使棉花加工企业合理布局。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尽快使中国的棉花工业秩序由无序走向有序。 (三) 加快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快棉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增加棉花附加值,增强中国棉花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每年有600—700万吨棉籽用于榨油,每年产出普通棉粕300—350万吨,由于陈旧的工艺破坏了棉粕中的棉籽蛋白营养价值,使优良的优质蛋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无法体现他们的优良价值,每吨棉粕仅为600—800元。中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清华紫光公司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其价格比普通棉籽蛋白翻了一番,受到养殖业的普遍欢迎,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如果把全国600—700万吨棉籽资源都实现新工艺加工、可为棉花加工增加十几亿的经济效益,会对我国的棉花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建议对于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技术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政策性银行优先供应棉花收购资金。 中国棉花协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必将在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工业分会,联合棉花工业界的会员,用一个“声音”反映棉花加工业的真实情况,影响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棉花加工业的发展方向,保障广大会员单位的合法利益。制定行规、行约,实现行业自律。组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的机构,为会员提供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会员单位提供一个交流信息、增进了解、达成共识、展示产品、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 展望21世纪的中国棉花工业,前景十分美好,相信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棉花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棉花一定会从一个棉花大国变为棉花强国,中国棉花协会会从小到大,在中国的棉花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棉花产业和中国的棉花加工业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棉花协会的成立,给中国棉花产业界和中国棉花加工业界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坚信,在中国棉花协会的领导下,我国的棉花产业和棉花加工业在未来的十年中将会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迅速缩小与国外先进国家差距,增强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期待着中国棉花工业产品以崭新的面貌在国际市场上一展雄风,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03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