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
摘要:自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3年以来,棉花消费年均增长90多万吨,生产规模扩大,单产和总产的稳定性差,价格与国际接轨,但涨落幅度大,主产品产值和棉农收益两年增一年减,增减幅度大。原棉进口数量巨增,净进口260万吨,大量进口对国产原棉产生较大的冲击。原棉、棉纱线和棉机织物3年进口总金额152 0173 3840.1亿美元,出口总金额182.67亿美元,出口多于进口即顺差42.57亿美元。在棉花产业链条中,原棉逆差40.97亿美元,棉纱线逆差3.99亿美元,棉机织物顺差89.3亿美元。这些结果表明,在棉花产业利益的分配中,棉机织物的受惠*大,棉纱线次之,原棉受惠*小,或受冲击*大,棉产业间的利益存在非均衡性。
一. 棉花生产和收益
(一)植棉面积一年减少两年扩大,总产两年增加一年减少,单产和总产的稳定性差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总产增加(表1)。2002年播种面积比2001年减少937.5万亩,减13.0%;由于单产的大幅度提高,创历史新高,达到78.3千克/亩,总产减40.8万T,减7.7%。全国棉花产值因也因此减少100亿元。分析原因,一是由于2001年低价格的负向调节,加上库存压力大,决策层对市场分析和判断的失误;二是一些地方认为减少植棉面积是迎接加入WTO挑战举措这一导向引起。2003年植棉面积达到7699.5万亩,比2002年扩大1423.5万亩,扩22.7%。然而,由于气候异常,单产为1993年以来的*低水平,为57.7千克/亩,比2002年减20.6千克/亩,减26.3%;总产为486.6万吨,比2002年减1%。2004年植棉面积继续扩大,达到8626万亩,比2003年增加926.5万亩,增12.0%。虽然气候好于2003年,但是差于常年,单产提高,为68.8千克/亩,比2003年提高11.1千克/亩,增19.2%;总产593.8万吨,比2003年增22.0%。
表12001-2004年全国棉花面积、总产和单产变化
年 | 播种面积(万亩) | 总 产(万T) | 单产(千克/亩) |
2001 | 7213.5 | 532.4 | 73.8 |
2002 | 6276.0 | 491.6 | 78.3 |
2003 | 7699.5 | 486.6 | 57.7 |
20041 | 8626.0 | 593.8 | 68.8 |
1.非*后数,为中棉所数据.
(二)棉农收益两年增加一年减少,涨落幅度大
棉花主产品产值增加。据研究对比,2002-2004年全国棉花产值增加,但年际间增减差异甚大。2002年比2001年增加244.4元/亩,增35.4%;2003年比2002年增加384元/亩,增41.1%;2004年比2003年减195元/亩,减14.8%(表2)。
植棉效益总体增加,但年际间有增有减,差异很大。植棉收益和减税后收益,2002年比2001年增加203和186元/亩,增113.4%和118.5%;2003年比2002年增加308和307元/亩,增80.6%和89.5%;2004年比2003年减270和260元/亩,减39.1%和40.0%。
表22001-2004年全国棉花产值和收益对比单位:元/亩
项目 | 产量(千克/亩) | 产值 | 总成本 | 直接物质成本 | 农业税 | 收益 | 减税后收益 |
2001 | 77.9 | 689.6 | 580.3 | 214 | 21.64 | 179 | 157 |
2002 | 78.3 | 934.0 | 551 | 209 | 39.00 | 382 | 343 |
2003 | 63.4 | 1318.0 | 667 | 262 | 40.10 | 690 | 650 |
2004 | 68.8 | 1123.0 | 732 | 312 | 29.80 | 420 | 390 |
分析单位面积产值和收益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的变化,子棉价格提高有利于产值和收益的增加,子棉价格的降低导致产值和收益的减少,在棉花产值和收益变化的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表2,表3)。根据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的定点定户全程调查,棉农出售子棉价格,2002/03年度4.0元/千克,比2001/02提高33.3%,占产值增加比重的78%;2003/04年度6.2元/千克,比2002/03提高55.0%,占产值增加比重的****;2004/05年度4.4元/千克,比2003/04降低29.0%,占产值降低比重的196.7%。二是单产水平的变化,而产量的变化又引起价格的变化。2002年单产提高6.1%,产值增加54.0元/亩,占产值增加比重的22%;2003年单产降低19.0%,产值增41.1%,产值增加完全依靠价格的大幅度提高;2004年子棉单产提高15.8%,抵消降价引起产值下降的53.3%。三是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而物价的变化又引起收益的变化。棉花生产直接物质成本2002年208元/亩,而2003年236元/亩,2004年321元/亩,其中2004年化肥和柴油增37.6元/亩,占75.2%;种子增11.2元/亩,占22.4%。四是税赋有增有减,全国棉花农业税棉田摊派2001年21.64元/亩,2002年39元/亩,2003年40.1元/亩,2004年29.8元/亩。如果取消税赋棉田可增效40元/亩上下。
表32001/02-2004/05年度我国棉农子棉出售价格变化子棉价格:元/千克,产量:千克/亩
年度/棉区 | 全国 | 长江流域 | 黄河流域 | 西北内陆 | ||||
价格 | 产量 | 价格 | 产量 | 价格 | 产量 | 价格 | 产量 | |
2001/02 | 3.00 | 73.8 | 2.96 | 68.0 | 3.04 | 70.7 | 3.08 | 101.0 |
2002/03 | 4.00 | 78.3 | 4.06 | 73.8 | 4.12 | 68.1 | 3.42 | 104.8 |
2002/03比2001/02年增% | 33.3 | 6.1 | 38.1 | 8.5 | 35.5 | -3.7 | 11.0 | 3.8 |
2003/04 | 6.20 | 63.4 | 6.30 | 55.6 | 6.20 | 51.3 | 5.70 | 101.4 |
2003/04比2002/03年增% | 55.0 | -19.0 | 55.2 | -24.7 | 50.5 | -24.7 | 66.7 | -3.2 |
2004/05 | 4.4 | 68.8 | 4.35 | 70.2 | 4.5 | 55.6 | 4.4 | 104.1 |
2004/05比2003/04年增% | -29.0 | 8.5 | -27.8 | 26.3 | -29.0 | 8.3 | -20.5 | 2.7 |
本表结果:毛树春主编,《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001-2003年全国单产为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单产为中棉所数据。
(三)棉花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
棉花价格与国际接轨是我国棉花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加入WTO后,我国棉花价格已基本与国际接轨。根据对比研究(表4),2001/02年度低于国际价格336元/T,2002/03年度价格仍低于61元/T。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价格局面,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国棉花资源相对充裕引起的。2003/04年度由于国内棉花大幅度减产,需求大幅度增加,产需矛盾十分尖锐,国内棉价也因此而大幅度上涨,国内价高于国际价1607元/吨,2004/05年度前4个月高于国际市场的1030元/吨,高出部分业内认为是相对合理的,如果新棉价继续走低,与国际的价差进一步缩小。
表4近几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对比
年度 |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 (元/吨) | Cotlook A指数 (美分/磅) | A指数折口岸交货价(元/吨) | 价差=国内-国际 (元/吨) |
2000年9月-2001年8月 | 11733 | 55.73 | 11864 | -132 |
2001年9月-2002年8月 | 8676 | 42.37 | 9012 | -336 |
2002年9月-2003年8月 | 11933 | 56.58 | 11995 | -61 |
2003年9月-2004年8月 | 16079 | 68.72 | 14472 | 1607 |
2004年9-12月 | 11986 | 51.75 | 10956 | 1030 |
二.原棉消费年均增长90多万吨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纺织业是棉花的消费主体,原棉占纺纱原料的64%~65%,占纺纱成本的70%。加入WTO后,由于我国棉纺织业快速发展,拉动消费大幅度增加,2002-2004年年均增90多万吨(表5)。2002年纺纱用棉560万吨,比2001年增101万吨,增22.0%。2003年纺纱用棉651万吨,比2002年增90万吨,增16.0%。2004年纺纱用棉741万吨,比2003年增90万吨,增13.8%。原棉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原因是纺纱保持以两位数速率增长,2002年纺纱比2001年增90万吨,增11.8%。2003年纺纱比2002年增90万吨,增10.6%。2004年纺纱比2003年增160万吨,增17.0%。纱锭能力大幅度增加是棉纺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2001年纱锭为3548万锭,2002年4907万锭,2003年达到6000万锭。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2004年棉纺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投资增长由一季度的94%下降到四季度的29%。
表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棉花产业变化对比单位:数量,万吨;金额,亿美元
年份 | 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 (亿美元) | 纺纱量 (万吨) | 纺锭 (万锭) | 棉花生产量 (万吨) | 纺纱用棉 (万吨) |
2001 | 534.0 | 760 | 3548 | 532.0 | 460 |
2002 | 617.7 | 850 | 4907 | 492.0 | 561,101,22.0% |
2003 | 804 | 940 | 6000 | 486.6 | 651,90,16.0% |
2004 预计 | 927 | 1100 | - | 593.8 | 741,90,13.8% |
三.原棉和棉织物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大,产业间的利益存在非均衡性
原棉进口巨增(表6),2002-2004年10月进口287.0万吨,总金额44.15亿美元;出口27.0万吨,金额3.18亿美元。3年原棉净进口260万吨,进口多于出口即逆差达到40.97亿美元。3年配额总量为256.875万吨,实际进口285万吨,相当于一年生产量的50%,原棉进口无论数量还是金额都大大超出预期,大量进口对国产原棉产生较大的冲击。
我国不仅是原棉进口大国,还是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的进出口大国。2002-2004年10月棉纱线进口183.3万吨,出口125.3万吨,进口多于出口58万吨;棉纱线进口39.18亿美元,出口35.19亿美元,进口多于出口即逆差3.99亿美元。2002-2004年10月棉机织物进口45.4亿米,出口144.3亿米,进口少于出口98.9亿米;棉机织物进口金额56.8亿美元,出口146.1亿美元,进口少于出口即顺差89.3亿美元。
在原棉、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的进出口平衡中,3年进口总金额152 0173 3840.1亿美元,出口总金额182.67亿美元,棉及棉产品顺差42.57亿美元。在棉花产业链条中,原棉逆差40.97亿美元,棉纱线逆差3.99亿美元,棉机织物顺差89.3亿美元。这些结果表明,在棉花产业链条中,棉机织物的受惠*大,棉纱线次之,原棉受惠*小,或受冲击*大。
《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是全国优质棉科技服务项目组按合同计划,研究完成并提供的成果,仅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