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对产业进行半年盘点的时候了。如果问,今年上半年对行业影响*深的事情是什么,相信业界一定会和我们的感受一样:那就是纺织行业终于结束了40多年的配额限制,进入后配额时代;一个则是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喜悦迅速就被发达国家对我亮起的“特保红灯”所取代。在半年的报道中,我们频频编发了众多来自专业行业、企业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新的贸易环境的稿件,专业行业和企业的很多做法和措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纺织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坚定的脚步。为此,从今天开始,本报编辑部将以4个整版的篇幅先后对棉花、棉纺、化纤、麻纺、针织、毛纺、丝绸、产业用8个行业进行梳理,通过这些行业的数字、分析和预测,可以看出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实现产业升级的道路还很艰巨,但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正在提高,产业成熟度正在提高,让我们重新走过上半年。
数字
尽管2004年我国棉花产量达到创历史*高水平的632万吨,但在纺织用棉持续增长的影响下,国内棉花产需矛盾不断加剧,棉花市场一直潜流涌动,棉花价格在不漏声色中步步攀升,给下游棉纺织行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按照2004年度以来9个月的棉花消费趋势分析,2004/2005全年度国内棉花需求将达到845万吨。其中纺织用棉815万吨,军需民用絮棉20万吨,棉花正常损耗15万吨,全年棉花总消耗量约846万吨。
从上半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对棉花原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和出口拉动下,仅今年5月,国内纺纱量就达到115.42万吨,折合用棉78万吨,同比增加29.7%,环比增长2.39%,再创历史*高水平。今年1-5月,我国累计纺纱量完成504.74万吨,折合用棉432.42万吨,同比增长25%,从2004年棉花年度开始,即去年9月-今年5月,我国棉纺织行业纱产量累计达到905.83万吨,折合用棉614.52万吨,同比增长24.62%。国内需求使得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不断增大。
今年是中国进入后配额时代**年,受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纺织产量增速放缓,纺织行业用棉量的增长也比年初预计的放慢了步伐,即使这样,对进口棉的数量也在152 0173 3840万吨左右,目前,国内棉花期末库存消费比约为10.5%,原料市场仍然处在一个强需求的警戒区。正是由于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尽管2004/2005年度棉花价格没有大起大落,但却步步上扬,价格从年初的11340元/吨升至目前的13500元/吨,涨幅达到19%,对下游棉纺织行业利润造成影响。
分析
分析今年上半年棉花市场的表现,相对于去年棉价的大起大落,为什么棉花缺口这么大,却没有对市场造成强烈冲击,来自业界的分析认为,一是国家宏观调控得力,二是棉纺织企业购棉更趋理性,使得棉花走势表现的相对平稳。
来自中棉所的*新报告显示,2005年的纺纱用棉量预计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0%-12%,这么大的产能需要原料810万-825万吨,加上民用棉近40万吨,也就是说,2005年国内棉花产量至少需达到700万吨,才能满足纺织行业需求,而2004年的棉花产量只有632万吨,行业缺口预计在200万吨左右,在这个背景下,为了稳定纺织行业的发展,国家及时对进口棉实行调控,从4月30日开始,首次发放配额外进口棉70万吨,时隔不久,7月22日,国家又增发配额外进口棉70万吨,这些有利于稳定市场棉花价格的政策措施,客观上对抑制棉价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次,2003/2004年棉花价格的暴涨暴落,使众多企业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因高价购买原料,造成资金十分紧张,限制了企业大量购棉的能力;部分企业在经受了高棉价的打击后,对市场普遍存在谨慎心理,对购棉采取随用随买的办法,使得市场没有形成抢购现象,也阻止了棉花价格的不正常增长的可能。
第三,目前市场原料资源相对充裕。从2004年9月至今年6月,我国已先后进口棉花100万吨,估计7-8月又进了50万吨,在2004/2005棉花年度,我国已经进口棉花152 0173 3840万吨,可以说目前用棉企业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使得棉花产业链表现出相对稳定趋势。
但是,应该看到,即使目前棉花市场相对稳定,但毕竟有着明显的供需缺口,这给国内棉花价格还是提供了一个上升的空间,虽然今年5月受春季广交会签单减少,不少企业减少了开机率,再加上国家追加的**批棉花配额70万吨的发放,以及欧美设限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纺织淡季的到来,从5月份以后棉花市场出现震荡,究其因,4月30日,中国海关宣布棉花进口实行滑准税制,此消息导致在5月初期,纽约近期合约价格大幅下跌421点。而一向被视为国际棉花价格晴雨表的期货价格又影响了现货市场价格,带动国内棉价下跌。不过,还有一个市场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纺织品贸易争端对中国棉花价格带来的波动。由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很高。因此,上半年频频出现的中国和欧美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引发了国内棉价的振荡。国家增发70万吨进口棉配额,到5月中下旬,美国和欧盟先后几次宣布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6月11日,中国与欧盟签署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十类纺织品终止调查。这些信息对中国国内棉花价格的起伏都带来影响。
在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是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的*大受益者。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中国棉花需求量的增加,国际棉花贸易量会相应增长,而这种增长会拉动国际棉花价格的上升。但是,5月份以后国内流传着一种说法,市场上尚未回笼的棉花数量有200万吨,这意味着国内棉花资源还有300多万吨。因此,尽管从5月到6月中旬棉花交易市场处于淡销状况,价格也随之回落,但从6月至今,*终供求关系还是使得棉花价格止跌继续上涨,而且这种价格差一直保持到现在。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供求现状。
预测
新棉马上就要上市,企业*关心的是今年的棉花产量和棉花收购价,根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调查,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已成定局。综合几个部门调查分析结果,预计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为7590万亩左右,比2004年下降11%左右。如果*近棉花生长期间气候不发生重大变化,平均单产有望保持2004年74公斤/亩的水平,总产可能达到580万吨。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与美国农业部(USDA)近日作了发展趋势基本相同的预测:受本年度棉花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的影响,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面积将缩减到3400万公顷,较上个年度减少200万公顷,减幅达5.5%。预计全球棉花产量将下降到2340万吨,较上年减少270万吨,相反棉花消费会继续增加,预计全球需求量将达到2370万吨,较上年增加50万吨。由于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下降,需求增长,预计国际国内价格总体将高于2004/2005年度的水平。棉花价格有可能会上升为68美分/磅。
从国内看,进入6月中下旬后棉花夏播接近尾声,新疆、黄河和长江流域大部产区进入现蕾期,部分地区仍处于第五真叶期。棉花生长进入发育旺盛阶段,水肥需求量增大。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发布全国农业气象情报,大部分棉区气候条件分析总体有利于棉花生长。进入8月份后,尽管各地雨水不少,但是从当地气象分析显示,对棉花主产区影响不大,这对企业是个利好消息。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董事长史建伟告诫企业,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下降,消费继续上升,国内产需缺口较大,进口会继续增加,如果期末库存不变,需要进口270万吨,棉花价格整体会高于今年。
再加上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信贷政策、储备政策、进口配额政策、税收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宏观政策因素,都会对棉花价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数字
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讲,今年上半年经历了水火两重天,品尝后配额时代的喜悦迅速就被频频出现的贸易摩擦取代,尽管这样,在盘点上半年棉纺织行业发展时,我们依然看到了这个*成熟的基础产业所迸发出来的发展活力。
记者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了解到,今年1-6月份,全国棉纺织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222.6亿元,同比增长28.5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0.1%,为61.2亿元,其中仅6月份就净增加15.8亿元,利润率达到2.75%,高于2004年同期的2.21%。尽管这个数字有统计口径内企业数增加的因素,也有因设限影响下游企业出口加快对行业拉动的动因,但这个数字依然可喜。
应该说面对国际纷争,棉纺织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技术、工艺、产品及劳动力的产业优势依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释放,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行业运行保持平稳状态。1-6月,行业亏损面为19.69%,同比下降了9.05个百分点。从全行业的运行情况看,进入3月份后,由于国内需求增长和出口拉动,使得棉纺织行业的利润率达到了2.69%,从全国各地区看,除了河北及福建外,其他棉纺大省的利润率都好于去年同期,*突出的是山东省,利润率为4.73%,尽管陕西省的利润率仍为负值,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在上半年的统计数字中,有一个数字很醒目,那就是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已经达到7119户,比2004年5163户同比上升了37.88%,这表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进一步提高,规模优势在不断扩大。
分析
评价上半年棉纺织行业经济发展,可用市场挑战严峻,产业优势凸现形容。和上年同期的发展现状比,棉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企业的应变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良好。上半年全国棉纺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平均达到2.64次,高于2004年同期的2.35次,产销率高于2004年同期近0.8个百分点,达到97.41%,企业库存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今年上半年棉纺织企业的资产负载率为63.5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3个百分点,同时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比较稳定。
行业投资更趋理性。上半年,纺织全行业投资396亿元,棉纺比例占到49.1%,虽然低于行业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增幅下降了13.31%,但投资的合理性明显提高,技术含量高,有利于产业技术进步的领域成为投资重点。上半年棉纺织行业购置无梭织机6500台,精梳机800多台,紧密纺纱设备的安装台数同比也有较大增长。
纱线产能保持快步增长。数字显示,上半年,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纱产量630.25万吨,同比增长23.02%,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各省的发展看,纱线大省山东上半年的累计产量达到159.69万吨,同比增长41.41%;江苏省累计产量为128.28万吨,同比增长40.99%。
坯布产量增长强劲。在纱线产量的快速增长下,上半年棉纺织企业梭织布累计完成产量172.84亿米,同比增长19.89%,其中纯棉布累计产量为92.53亿米,同比增长27.42%,混纺交织布累计产量为34.91亿米,同比增长12.21%。尤其是梭织布产量的增长走势与纱产量的增长走势基本保持一致,表明产业发展的上下游衔接基本正常,保证了行业的稳步发展。
进出口市场变数增大。受贸易摩擦的影响,棉纺织行业的出口开始回落。2005年上半年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含纱线、织物、制品、服装)出口金额为19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增长幅度比一季度上涨了4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品出口金额65.77亿美元,同比增长15.81%。棉纺织品的一般贸易出口达到42.7亿美元,占棉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5%,同比增长15.57%。来料加工贸易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进料加工贸易同比增长了12个百分点,棉纺织行业正在逐步改变贸易结构,提升其产品出口附加值。
精梳纱出口美国幅度下降。200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棉纱线24.2万吨,同比增长8.54%。棉纱线出口增长呈回落的态势。200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对美输出精梳棉纱1407.5吨,同比增长43.78%,由于不含配额成本出口价格有所降低,因此实际出口金额仅增长了16.78%,预计下半年将保持一个较低水平的出口数量。
行业竞争力正在提高。在上半年棉织物出口的统计中,我国累计出口纯棉色织布5亿米,同比增长15.55%,累计出口金额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5%,金额的增长幅度明显超过数量的增长幅度,表明我国出口纯棉色织布的价格在逐步增长,体现出我国纯棉色织布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有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纯棉牛仔布累计出口金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04%。仅一季度我国就出口色织布2.4亿米,同比增长16.9%,创汇4.04亿美元,牛仔布出口价格同比提高30%以上,在出口数量没有太大增长的情况下,出口创汇同比增长19%。可以看出牛仔布的产品附加值正在提高,体现出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预测
尽管上半年和其他行业相比,棉纺织行业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发展,但是,进入下半年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对下半年的市场预测用加强预警、注意价格、关注贸易环境、实行科学发展观来概括。
**是新棉的收购价和需求量。目前距离新棉上市不到1个月的时间,新棉产量的稳定和合理的收购价,将对下半年棉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到6月份,全国纱产量同比已经增长了23%,这更加大了对棉花原料的需求。另外就是贸易环境,进入7月以后,国内纱布市场内销状况开始好转,在新棉上市之前,如果棉花价格继续上涨,会促进纱线价格上扬和坯布价格的小幅上调。但是,随着对欧美受限产品配额的快速消耗,和美国对我设限的7类纺织品的封关,下半年我纺织品出口形势会明显低于上半年,并直接影响到下游纱线、坯布市场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下半年棉纺织品市场销售及企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还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上调幅度为两个百分点。尽管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但对以外销为主的棉纺织企业短时间内利润空间会进一步缩小,企业压力会加大。
为此,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下半年将继续强化行业预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有利于正常发展的相关服务信息。与此同时,协会也呼吁企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技术进步的步伐,提升装备水平,淘汰落后能力,反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用竞争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