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居多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这些政策措施定位准不准,力度够不够?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会议指出,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解困,是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更多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一定进展,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一要拓宽融资渠道。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1000万元。创新融资工具,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
二要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明确授信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与内部考核、薪酬等挂钩。对小微企业贷款基数大、占比高的金融机构,给予监管正向激励。
三要力争主要商业银行4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1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整治不合理抽贷断贷,清理融资不必要环节和附加费用,严肃查处存贷挂钩等行为。同时采取措施做好信贷风险防范。
此外,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近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表示,银保监会本周银保监会将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到时会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据其介绍,“这些措施主要是要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中间的肠梗阻和中梗阻,特别是要打通毛细血管的微循环”。
周亮表示,银保监会将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特别是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银行业要从讲“速度”、“规模”转变为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工夫。
他谈到:“我们还不能只顾银行保险机构自身的效益,更多地要关注实体经济的效益,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金融要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因为它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下一步我们要更好地按照中央的要求聚焦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用实际行动来做出我们金融的贡献,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周亮表示,前一个时期市场上出现了所谓民营经济离场的论调,这是*其错误的。“银保监会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特别是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对暂时遇到困难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不要盲目地断贷抽贷和押贷,对出现股票质押平仓风险的企业,提供抵质压品的缓释风险,允许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风险。督促银行改革内部的技校考核体系,建立禁止免责纠错的机制,提高贷款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帮助企业降低债务负担。通过上述措施打破玻璃门和弹簧门,消除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隐形壁垒,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周亮认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将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银保监会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稳妥地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有序地拆解影子银行,整治市场乱象,同时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周亮表示,银保监会积*落实六稳的政策要求,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国家战略的服务,着力加强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绿色低碳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各地刮起纾困民企之风
来瞅瞅力度够不够大
近期,围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方面要求,广东、江苏、浙江、北京、辽宁等多地近期或密集出台政策,或变革体制机制,从降成本、减税费等多个角度出实招、求实效,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1.一揽子政策降低民企成本
成本高企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拦路虎。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各地政府撸起袖子,更有针对性地为民营经济减负,降低各类税费成本。
日前,广东省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份被称为当地“民营经济十条”的文件提出,要“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而根据今年9月广东省公布的“实体经济新十条”,预计未来三年,可累计为广东企业直接降低成本超2000亿元。
江苏省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28条具体措施,预计可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左右。
11月2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该省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上透露,2016年以来,浙江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000亿元,力争全年为企业再减负152 0173 3840亿元。
除上述三个“民营经济大省”外,其他地区亦集中推出了一批降成本举措。
如河北省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减轻负担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此前,河北省提出力争2018年至2022年,每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300亿元。江西则要力争2018年全省企业成本降低1200亿元以上、三年累计降低2800亿元以上。
此外,山东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提出了34项具体内容,经进一步修改后,将提交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重庆、河南等地均有类似政策出台。
综观各地政策,均详细具体,实操性强,直指民营企业痛点。经梳理发现,降低用地、用电、物流、制度性交易、融资等成本被各地“重点照顾”。
比如江苏下调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低税额,大城市从3元降至1.5元,中等城市从3元降至1.2元。重庆则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项目用地,土地出让底价可按对应工业用地*低价格标准的70%执行。
而在税费优惠方面,江西提出,自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江苏则自2018年12月1日起调整印花税的核定标准,工业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70%,商业企业、外贸企业按商品销售收入40%核定征收。
2.加大融资和担保支持
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各地政策对焦的难题之一。
在上述浙江省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上,浙江提出要新组建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由省政府对省担保集团增资50亿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龙头骨干企业发债。
此外,新组建浙江省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首期融资100亿元,用于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不只是浙江,江苏的28条举措中明确,要大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亿元,设立省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专项用于对小微企业、“三农”“双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再担保进行风险补偿。
北京建立了“股+债”的支持方案,市、区和社会资金基金共同建立总规模超过350亿元的纾困“资金池”,支持上市企业开展股权融资。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北京市融资担保基金扩大到100亿元,并设立70亿元的再贴现额度专项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
此外,在前不久,深圳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安排数百亿元专项资金,负责统筹协调化解辖内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事宜;上海建立规模为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增加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流动性。
3.发力营商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能显著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提升竞争力。
东北地区近日集中对营商环境的短板动起了真格。《黑龙江省**人民法院关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坚强司法保障的意见》、《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十条措施》接连公布,为民营经济放心生产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而就在10月28日上午,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正式挂牌成立,以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营商环境建设体制机制。
辽宁是设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的先行者,但在今年的省级机构改革中,辽宁将改局名称改为“营商环境建设局”,去掉了“监督”二字。
辽宁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去掉“监督”并不是“不监督”,而是把工作重点由监督转移到营商环境的全面建设上,未来将着重在体制机制上攻关。
今年的机构改革中,吉林省则组建了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职责之一正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在全国其他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仍在不断创新,不断推进。
10月24日,“浙江省*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挂牌,这个名称略微“特立独行”的新部门,却成为浙江改革一块响亮招牌。办事只跑一次,被企业主普遍赞誉。
江苏省则提出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力争今年底前全面实现“3550”改革目标,即,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来源:全球纺织网;时间:20181120;链接:https://www.baijiantest.com.cn/info/c-001001-d-366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