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甘肃省金塔县的棉农们十分烦恼。去年棉花每公斤6元的高价,让棉农们对今年多了几分希望,希望今年的收购价能更高些。但是,金塔县政府的一纸通知却让这希望无情地破灭了。
外地棉价都已经到了每公斤5.7元、5.8元,而金塔县政府却将指导价定为4.2元,并且不准本地棉花外销
记者在金塔镇遇到了正在棉田里收拾秸秆的棉农老林一家。老林家一共种了11亩地,其中7亩都是棉田。不久前,就在老林准备开始采摘棉花的时候,金塔县政府下达了一份通知,将今年的棉花收购指导价定为每公斤4.2元,并且规定本地产的棉花只准卖给本地的收购单位,不准外销。
“4.2元一公斤,谁肯卖啊?”老林非常气愤,“敦煌、安西等地*高都已经卖到了每公斤5.7元、5.8元。4.2元这个价,别说赚,赔本都有可能。”老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种子的价格涨了一倍,化肥、地膜等农资也涨了不少,再加上劳动力等其他费用,每亩棉花成本要到800元。今年还经历了一次霜冻灾害,亩产量只有280公斤,按照县政府的价格卖,只能卖到1152 0173 3840元,每亩只能赚376元。辛苦劳作了一年,每亩地只能拿到300多块钱,这样的收入让老林觉得很委屈。
“看到棉农们都不愿低价卖棉花,县里才慢慢涨价,*高的时候也就是国庆节前的两三天,涨到5块钱。即使那样,也比外地低了6毛钱。一公斤6毛钱,一亩地就是168块,7亩地就少赚了1000多块!”老林说,“县里今年还抽调了100多名干部到各个棉花收购点去监督检查,据说为的是不让抬高棉花价格。”
政府在公路上设下关卡,见拉棉花出去的车就拦。一定要你当天就把棉花卖给本县的棉花加工企业
老林也想过把棉花拉到敦煌、安西那边去卖。可县政府早就动用工商、质检等部门,在公路上设下关卡。“他们见拉棉花出去的车就拦,还把本收掉,派人押车跟你走,一定要你当天把棉花卖给本县的棉花加工企业,然后交了罚款才能拿回本。”老林说,许多村民都有这样的遭遇。
棉花的收购价格低,县上又不准往外拉棉花,棉农们很伤心。部分棉农还有贷款,扣掉种子、化肥等开销之后,几乎剩不下什么钱。
金塔县是农业县,全县几乎有75%的土地都种棉花。棉花几乎是当地农民**的经济来源。据当地一家棉花加工企业白龙棉花工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他们大概收了1000吨左右的棉花,基本上都是按每公斤4.8元至5元的价格收购的。按每公斤少收入6毛钱匡算,当地棉农仅在这家企业就少收入了60万元,而在金塔县,这样的棉花加工企业有30多家。
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且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
有专家指出,金塔县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强行分割完整的棉花市场,甚至设关卡封闭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做法。这种地区封锁不仅不利于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而且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试想,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伞”下通过伤害农民的利益获取自己的收益,这样的企业能发展壮大吗?恐怕,到头来,政府既不能帮助农民增收,又无法保护这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