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高低与母猪繁殖率有着根本关系,如何提高母猪繁殖率,以实现母猪产仔率高、成活率好、生长速度快的有效途径。现经本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浅谈以下五点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
**技术措施是——保持母猪群体的合理结构
母猪群体结构是规模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规模猪场优质高产的一项根本技术措施,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才能实现猪场的均衡生产。同时要有计划不断选育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更新猪群,建立母猪生产性能档案,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点技术措施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重要措施,要使母猪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怀孕期间的胚胎的生长发育,又要保证母猪有良好的营养贮备,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掉膘,保持其繁殖期间良好的体况,所以对母猪在不同阶段也要有特定的饲养管理要求:
1、妊娠母猪前期饲养管理:由于受精卵刚形成,胚胎不需要高水平营养,饲喂水平应维持需要的1.5倍以下,即可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妊娠前期的低水平饲喂可提高胚胎的存活率。
2、妊娠母猪中期饲养管理:妊娠中期的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很重要。肌纤维数量是决定仔猪出生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重要因素,肌纤维的增生在妊娠期第90天左右完成,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可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增加母猪的饱腹感,预防便秘,减少死胎、流产的发生。
3、妊娠母猪后期饲养管理:妊娠后期饲养是提高仔猪初生重的关键,因为仔猪初生重的60-70%是来自产前1个月的快速生长发展,因此,对产前1个月的母猪给予高营养水平的饲料,抓好母猪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对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母猪产后泌乳量,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均有重要影响。
4、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加强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要*大限度增加产仔母猪采食量,因为哺乳母猪每天需要将能量的75%用于泌乳,能否给哺乳母猪提供有效营养,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如果摄入的饲料营养不能满足其泌乳需要时,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消耗,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泌乳量减少。过度掉膘不仅直接影响下一胎的发情配种。对于高产和食欲差的母猪要在日粮中添加4%油脂,这样可以提高泌乳量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脂水平,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及断奶重。
5、加强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断奶后的母猪和配种前2周的后备母猪对其中营养较差的应给予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增强体格以促进发情、排卵,增加产仔数,在正常情况下,断奶后的母猪一周内发情配种率应达到80—90%。
第三点技术措施是—提高母猪产仔数
母猪产仔数特别是活仔数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温度、胎次、营养、配种方法,公猪精液量等方面都对母猪产仔数有直接影响。
1 、控制猪舍温度。因为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为了提高母猪产仔数,可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2、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的生产水平。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二胎开始逐渐增加,第4、5胎产仔数*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八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
3、利用杂交优势。窝产仔性状典型地表现出低遗传力和高杂高优势,所以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窝产仔数是当今普遍采用办法。
4、适时配种。适时配种能提高产仔数,过早过迟配种都会损失部份卵子、降低产仔数。规模化养猪都采用2次重复配种。
5、加强公猪的饲养,确保精液质量、受精能力强,受胎率高,产仔数多。
6、实施早期断奶,缩短哺乳期。运用生理、营养的科学成果,实行仔猪早期断奶,使母猪早发情配种,是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年产胎数,从而增加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总数。一般经产母猪在产后28日断奶较为合适,此时断奶,对母猪膘情和下窝产仔数影响较小,对仔猪的不良应激也较小,对青年母猪的断奶时间应推迟到35日龄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或提高第二胎的产仔数。
7、做好保胎,防止流产。临产母猪或轻胎母猪要精心管理,细心观察,防止流产。
第四点技术措施是——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
母猪群的生产性能直接影响一个猪场的生产成绩。有计划调整生产母猪的品种结构和年龄结构,及时将优质的后备母猪补充进去、保持合理健康的母猪群体结构。要及时淘汰习惯性流产和子宫炎久治不愈和连续3次配种不受胎和2个情期发情拒配的母猪及7胎以上生产性能下降和断奶后2个月不发情,哺乳性能差的母猪及连续2胎产仔数在5头以下,产后瘫痪,患肢蹄疾病影响配种的母猪。
第五点技术措施是—有效控制繁殖疾病,严防疾病传入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做好防疫注射工作,严防疫病传入,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细小病毒、乙脑等疫苗注射,防止繁殖障碍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