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
1、河蟹苗种早繁技术
(1)亲蟹的选择及交尾 选择亲蟹应挑选体色为墨绿色、肢体齐全、活力强的性成熟蟹作为亲蟹,个体重一般在80—100g/只。亲蟹交尾应选择室外土池进行,雌雄性比掌握在2.5:1—3:1,交尾期室外土池水探1.0m左右,底层昼夜水温范围为13℃左右;海水盐度为20左右。亲蟹选择及交尾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进行。不宜过早,以确保亲蟹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以及受精卵质量的提高,同时,对提高亲蟹越冬成活率也具有积*的作用。
(2)孵幼及越冬管理 亲蟹抱卵后即转入孵幼管理阶段,此阶段技术管理工作除保持亲蟹池水质清新外主要是加强饵科投喂,以防止抱卵亲蟹因饥饿而挖食卵块。由于此时气温变化较大,饵料投喂量不易掌握,所以,在饵料投喂中*好将杂鱼等饵料用细铁丝串在一起沿池边投入水中投喂,并经常观察亲蟹摄食情况,随气温的降低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一直到亲蟹停止摄食为止,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因饵料投喂过量而造成水质恶化现象的发生。孵幼管理阶段要随气温的降低及时向亲蟹池中加注新水,使亲蟹池在进入越冬期以前水深达到1.5m以上,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亲蟹池水质清新,以避免因水质恶化造成死胚及“黄包”现象的发生。
(3)亲蟹强化培育及育苗 按照河蟹当年养成的时间要求,可在2月底前后将室外土池中的抱卵亲蟹移入育苗室内进行强化培育。亲蟹入室后先以l0℃水温稳定两天后开始升温.日升温幅度不超过1℃。亲蟹强化培育阶段饵料可选择四角蛤蛎、冰鲜杂鱼等,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随水温的升高掌握在蟹体重的5—l0%;亲蟹培育期间池中连续充气,每天换水一次同时清除池底污物。这样,亲蟹经过18天左右时间的强化培育,胚胎即可进入前蚤状幼体阶段.心跳次数达到200次/分.此时用消毒药物处理40分钟,之后装笼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蟹苗孵化阶段水温为20—25℃,海水盐度为25左右,pH值为8.0—8.3,整个幼体培育期间饵料除z1阶段外,全部以冷冻轮虫、卤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2、苗种温棚强化培育技术
(1)、温棚结构 在准备放养苗种的稻田或池塘中挖池搭建塑料温棚,每1.33 hm2左右的田块建一个120m2左右的小型温棚;温棚为简易拱形结构,以竹竿绑结成高1.2—1.5m的拱形,上覆塑料薄膜;温棚配有小型燃煤土暖气进行增温,用以温度调控;温棚内*大蓄水深度为1.0m左右,两端设进、排水涵管,管口用20目筛网封闭,以防蟹苗逃逸。
(2)、技术管理 蟹苗于3月下旬左右出池后即放入塑料温棚内进行强化培育。苗种放养密度可拿捏在每个温棚放养1kg左右。温棚内水深80cm,蟹苗培育期间控制水温为17—23℃;饵料以鲜卤虫为主,辅以部分新鲜鱼糜.日投喂次数随幼体变态进程掌握在5—2次.日投喂量前期为蟹苗体重的100—152 0173 3840%,变态为I期幼蟹后经常观察幼蟹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蟹苗培育期间视温棚内水质状况一般每隔5—7天换水一次,前期每次换水量不超过全池水量的1/3,以保持棚内水温的相对稳定;到中后期当自然水温达到15℃以上时,换水量增加至1/2—2/3,以保持棚内水质清新。蟹苗经过40天左右的强化培育,到5中旬开始放养时可全部变态为Ⅲ—V期幼蟹。
二、注意事项 在北方地区要使河蟹当年达到商品规格.必须抓住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通过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延长河蟹的生长期;其二是养成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来促进河蟹的生长,进而达到上述目标。因此.在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养成期技术管理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放苗密度 以河蟹Ⅲ—V期幼蟹(3000只/kg左右)作为苗种进行当年养成,其*佳的放养密度分别为:稻田约1300只/0.067 hm2,池塘152 0173 38400只左右/hm2。
(2)、饵料投喂 为确保实现河蟹当年养成的目标,幼蟹放养后,饵料搭配应采取“荤素搭配,精粗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的同时,投足投好人工饵料。本着上述原则,幼蟹放养后即开始投喂。由于幼蟹放养初期水温相对偏低,幼蟹规格尚小且蜕壳相对比较频繁,所以.此阶段以新鲜卤虫、鱼糜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饵量为幼蟹体重的5—8%,进入6月中旬以后再辅助投喂部分玉米、豆饼等植物性饵料;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时期,而此时又是气温*高的季节,此阶段应主要以新鲜鱼糜、土豆、芜萍、水葫芦等搭配投喂,其中新鲜鱼糜、土豆等人工饵料的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8—10%,芜萍、水葫芦等不限,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其中植物性饵料约占投喂总量的60%。同时此阶段投喂饵科一要新鲜、二要投足。10月份是河蟹育肥的关键时期.所以此阶段饵料以精料为主,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主要是杂鱼的投喂量。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10—15%。此阶段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约占投喂总量的60%。养成期饵料投喂实行定时、定位、定量多点均匀投喂,每天投喂两次,上午6—8时投日饵料总量的1/3,下午6时左右投2/3。
(3)、水质调控 因为河蟹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所以根据河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在河蟹养成期内要特别重视稻田及池塘的水质管理。幼蟹放养后,从5月下旬起,每周换水一次。进入高温季节后,每周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上1/4—1/3。高温季节池塘保持水深1.5m以上;稻田田面水深保持在20cm左右。同时,适时向池塘及稻田环沟中移植芜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既作河蟹的植物性饵料、又起到了净化水质、调节温度的作用。
(4)、病敌害防治 养成期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6—9月的高温季节,池塘及稻田水质变化较快、不易控制、投喂的人工饵料也*易腐败变质。此阶段河蟹易因水质不稳定及饵料不新鲜而发生寄生虫性疾病及细菌性疾病。因此,要采取积*的预防措施.在进入高温季节后,每隔15—20天,在稻田及池塘中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进行预防,生石灰每次用量为:稻田环沟用量10—15kg0.067 hm2,池塘用量为25—30 kg/0.067 hm2。并定期在饵料中加拌土霉素及呋喃唑酮进行预防。此外,对危害较大的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等除在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密封外,还应采取人工捕杀及毒杀的方法进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