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类年产量209万吨,全国第五;乳品年加工能力350多万吨,全国前三;伊利、蒙牛等知名乳企纷纷来豫建厂,花花牛、科迪、三色鸽等本土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进入全国十大奶业主产省行列……12月6日,在郑州举行的中荷奶业发展论坛上传出的一组组数据显示,在政策、科技、人才等因素支撑下,河南正由新兴奶业大省奔向奶业强省。
健康中国,奶业不可或缺
“奶业是中国畜牧业中*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在当天论坛上,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表示,我国高度重视奶业发展,明确奶业四大产业的战略定位: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发展迅猛,152 0173 3840年到2018年,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从1千克增长至34.3千克;奶类年产量从不足100吨升至3176.8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奶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离不开国际合作。2013年11月,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共同发起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SDDDC)在北京正式成立。随后,荷兰CRV公司、河南花花牛乳业公司等十余家中荷两国企业加入,开展奶业科技研究、人才培养、行业交流等,不断提升奶牛养殖水平和牧场管理水平。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1.4%,奶牛平均单产突破了7吨,乳制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达99.5%以上,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0年保持****,质量安全水平在食品行业一路**。
新兴奶业大省活力迸发
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近年来依托区位、资源、市场三大优势,坚持把奶业发展作为“四优四化”重点产业,高位谋划、强力推进,奶类产量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我省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350家,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85%,奶类年产量209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全省乳品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能力350多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年产值超亿元乳品企业10家。全国知名的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三元等企业先后在河南建厂,我省的花花牛、科迪、三色鸽、三剑客、博农等企业快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
河南发展奶业前景广阔,拥有1亿多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当前年轻一代的奶类消费习惯已基本形成,全省每年乳品消费300亿元。2小时高铁经济圈,可辐射中部地区近6亿人口的大市场。
“河南进入全国十大奶业主产省行列,成为新兴的奶业大省。”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王承启说,我省初步建立起奶牛生产、良种繁育、饲草供应、乳品加工的现代奶业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奶业创新发展之路,正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乳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由奶业大省向奶业强省跨越。
合作交流中迈向奶业强省
当今的中国奶业与国际奶业衔接紧密,不仅在不断地“请进来”,引进先进技术、经验、理念,而且还在快速地“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认为,中国奶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益于以SDDDC为代表的国际奶业合作平台的贡献。
以花花牛为例,加入SDDDC前,饲料生产、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配送等核心环节处于“单兵作战”状态,产业链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花花牛乳业集团董事长关晓彦表示,2015年花花牛加入SDDDC,迈开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步伐,借助中荷奶业中心的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式平台优势,探索出“半舍饲、半放牧”的养殖新模式。
“河南是农业大省,河南奶业的振兴和发展是我国奶业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说,奶业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河南奶业要坚定不移开展国际合作,加快推动民族奶业发展,助力中国奶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