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波动,保民生着力何处?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 食品价格尤其是畜肉类价格上涨,是影响CPI涨幅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如何保障物价基本稳定,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供应
受非洲猪瘟疫情与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面对这一形势,下半年以来,国家多措并举稳定猪肉市场供给,通过向市场投入储备肉、扩大猪肉进口、加大生猪补贴力度和禁止环保政策一刀切限制生猪养殖等多种措施,扩大猪肉供给、稳定猪肉价格、鼓励生猪养殖、促进生猪生产恢复,逐渐缓解猪肉价格上涨行情。但由于生猪养殖从引种到出栏周期较长,猪肉供应全面恢复还需时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152 0173 3840.6万吨,增加43.6%;进口牛肉113.2万吨,增加53.4%,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
10月份,生猪生产主要指标出现积*变化。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止降回升,环比增长0.6%,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环比首次增长;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5%,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7%,均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这说明随着扶持生猪生产各项利好政策落实落地,加上市场行情看好,养殖户补栏增养积*性明显提升。
农业农村部综合生猪存栏、饲料产量等情况预测,2020年生猪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商务部预计2020年下半年猪肉供给状况将有所改善。中国人民银行预测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CPI受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上涨冲击将逐步消退。
保障替代商品供给稳定
在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同时,各地采取措施确保牛羊禽肉及水产品供给,防控猪肉价格外溢效应带来牛羊肉、鸡肉、水产品等肉类价格的上涨,确保整体肉类蛋白市场供应基本充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禽肉、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0.2%、3.2%和2.3%。
在蔬菜和水果价格方面,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0.2%,鲜果价格由涨转降,同比下降0.3%,两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10月,北方蔬菜长势较好,供应相对充足,蔬菜价格呈现季节性走低。
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5%。目前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的基础。
“当前物价上涨继续呈现了结构性特征。”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1至10月份CPI同比上涨2.6%,仍然在年初预定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内。
兜底基本民生,保障困难群体过冬
岁末年初、“两节”临近,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至关重要。
近期,各地重点关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及时做好临时物价补贴发放工作,缓解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
河北石家庄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启动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增加物价补贴。青海则为全省城乡低保对象、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特困供养对象以及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将惠及37.87万低收入群体。在山东,15个市启动了物价联动机制,发放临时补贴超1.16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22亿人次。
接下来,按照中央要求,各地仍将继续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切实做好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群众温暖过冬等工作。
谭衷
(刊于《半月谈》201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