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小豆冰棍”是一代北京人的集体记忆,毫不为过。我们说不清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因为它本身太过微小和平凡;我们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它的召唤成了一种集体怀旧的风潮,因为对它的惦念似乎从未消失……如今,“小豆冰棍”真的重出了江湖,它的味道是对我们经年思念的满足,还是一种找不回当年的失落?无论如何,在这个夏天,吃一根“小豆冰棍”显得很必要……
小豆冰棍 还是那个味儿
【尝鲜】
“小豆冰棍”的复出很“低调”,在这个每年都有新口味的冷饮江湖,它此次的回归就仿佛当年的退隐,没有太多的渲染。市场上还是难觅踪影,就只能寻根溯源啦——大兴工业开发区广阳大街2号,西红门百年义利门市,是目前*靠谱的吃到小豆冰棍的所在。
不大的店面里,这个夏天聚集了京城小豆冰棍的铁粉。店员说,销量*好的是节假日下午2点到4点,平均销量200根以上。按照小豆冰棍半小时出一锅,每锅80根的产能一算计,基本上是一抢而空的节奏。冰柜里的存货基本上10分钟就没了,来晚的,就只好排队,转着圈排两三行,一排至少是半小时。大家拿自己寻开心:“排在门外的,明天再来吧。”
花近一个小时排来的小豆冰棍味道如何呢?
“还是那个味儿,但觉得比以前好吃了。”闻讯赶来的粉丝们得偿所愿后,给了试生产的小豆冰棍中肯的评价,“以前的小豆冰棍比现在要小上一半,没有这么多豆,奶味儿也没这么重。”
粉丝们的嘴还是很尖的,或者说,小豆冰棍给他们的记忆是很清晰的:这次义利对于小豆冰棍的配方的确是做了改良,但所有改良的基础还是厂里尘封多年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北洋冷食的配方:红豆、砂糖、淀粉、奶粉。此次改良添加了纯天然无水的奶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冰棍吃起来更加绵、软、甜的原因。
当然,越简单的配料,往往越考验制作者的良心。为了确保“味道如一”,小豆冰棍做了四道质量严控:红小豆,要粒大、饱满;闷墩必须4小时;奶粉含量增加一倍,并添加进口奶油;桂花、砂糖传统配料必不可少。
当然,目前复出的小豆冰棍仍然处在实验室生产、磨合口味阶段,因此不仅产能有限,同时也随时有可能在规格、块型上做出调整。这也是为什么宣称8月份上市的小豆冰棍,并未如约出现在商超店铺的原因。
所以,现在来大兴尝鲜的粉丝们,往后我们能吃到什么样的小豆冰棍,全靠您用嘴投票啦!
而且,小豆冰棍的小伙伴们:碗儿淋、双棒、大雪糕、紫雪糕……也已在同步实验生产,我们的童年,真的要回来啦。
我们的童年 就是这个味儿
【念旧】
自从小豆冰棍在西红门百年义利旗舰店上市,就有人从丰台、从黄村赶来,有人每周至少去两次。他们就是为了找寻当年在崇文门菜市场门口喝着北冰洋、吃着小豆冰棍的感觉。
小豆冰棍和它的北冰洋冰食品小伙伴们,代表着北京人这样一份难以割舍的童年味道:
盛夏午后,蝉鸣声声,胡同口一声拉着长音的吆喝传来:“小—豆—冰—棍,三分一根,小—豆—冰—棍……”推着冰棍车的老爷爷、老奶奶一边走一边沿街叫卖,身后追着一群要买冰棍的小孩。有时,冰棍车就停在路口的阴凉处,一只漆成白色的木箱子,里面贴着一层铁皮,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刚从白箱子里取出的冰棍,包装纸上冒着雾气,看一眼就能冷得、馋得打个激灵儿。
而这些冒着雾气的冰棍中,与五分钱一根的奶油或巧克力冰棍、一毛二一根的冰糕、两毛五分一根的双棒儿相比,三分一根的小豆冰棍,因为价格便宜、不甜不腻、清香爽口,自然脱颖而出,成为物资短缺时代里,孩子的消暑**:一层厚厚的红豆,颗粒饱满,下面是红褐色的豆汤冰块,带一点儿冰碴儿,酥酥沙沙……
当然,和小豆冰棍的诱人卖相相比,让我们记得更清晰的是许许多多与吃冰棍相关的趣事:
——吃小豆冰棍,爸爸都是买两根,我吃一根,他拿一根,等**根吃到一半了,他就把那个整根的给我,他吃我剩下的那半根。而且因为太好吃而舍不得很快吃完,都要一点一点舔到只剩一根小木棍。还要留着小木棍攒一大把,去和小朋友比谁的多。
——小时候**次吃小豆冰棍,爸妈先把窗帘拉上,神神秘秘、偷偷摸摸地让我和弟弟躲在屋里吃。因为,那时吃冰棍是件奢侈的事,不能像现在大口大口地吃,要一点点地、小口地嘬。
——暑假里,从妈妈那里哀求到一毛钱,飞奔到小卖部买了根小豆冰棍,站在马路上小口地舔着、炫耀,并且养成了从冰棍把上开始吃的习惯。有一次,舔啊舔啊,冰棍变得太软,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小豆冰棍,特别是袋儿淋,都不是一般时候能吃到的,生病发烧的时候,爸妈会更容易给买,所以就并不很害怕生病发烧啦。
——因为连小木棍也不舍得扔,还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游戏:将小木棍直立着攥在手掌中,手掌瞬间张开,要先将散落的互不搭界的小木棍一根根拿起,重叠在一起的要小心翼翼地在不能触碰其他木棍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尽量多地拿起,*后,谁手里的小木棍多谁就是赢家。
……
网友笔下的,是自己的童年记忆,更是70、80后的集体记忆。
“等家里有了冰箱,想多买一些回来冻着慢慢吃的时候,却不知道去哪儿才能找到这几分钱就能消享的清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