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52 0173 3840年(清康熙八年)的同仁堂,已风雨历程300余年,是全国**的中药***品牌。同仁堂有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然而,如今这一400亿市值(同仁堂A股市值)的百年老店,却遭遇了信任危机。
12月15日,江苏电视台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规生产食品蜂蜜,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回收送入原料库,并存在更改生产日期的问题。
12月16日上午,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蜂业”)在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称,公司与盐城金蜂签订了退货处理的相关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从退货中“清理的蜂蜜只可用于养蜂基地进行喂养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目前,尚未发现回收蜂蜜进入生产用原料库的情形。对于报道中提及的更改标签日期的行为,公司表示系在不同生产地址的标签转换时,对标签的管理和使用出现差错,所涉产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场。
12月16日下午,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针对媒体报道的盐城金蜂公司涉嫌使用回收食品原料为北京企业代加工蜂蜜及虚假标注生产日期问题,北京市大兴区食药监管部门已前往委托方开展调查,如发现北京企业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严肃查处。
据江苏电视台报道,盐城金蜂发现多名工人将已经撕掉标签的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蜂蜜,倒进大桶里进行回收,宣称是“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回收后的蜂蜜大桶上都贴上了“倒蜜”被送入了原料库。标签显示其产品名称为北京同仁堂蜂蜜,而依据标签中的生产日期显示,有的临近过期,而有些已经过期。知情人表示,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蜂蜜量还不算多,更多的被存放在了十多公里外的大型仓库里。
而赶到现场检查的市场监管局表示,企业应在召回的产品上,挂上不合格品标识,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当中,仅发现有一张标识标有不良品,认为企业这样的行为是很严重的问题。
实际上,今年9月,市场监管局就曾接到过举报,并将这家企业上升为重点监控企业。今年10月,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再次发现了问题。而这一次的调查,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发现,该企业将2018年3月份的生产日期,更换成2018年6月份。而企业负责人辩称是“失误,贴错标签了”。
据了解,盐城金蜂是同仁堂蜂业的委托加工生产单位。天眼查资料显示,盐城金蜂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为700万元,主营蜂产品研发及其技术转让、蜂产品生产等。2018年9月,在另外两位股东退出后,目前盐城金蜂由周金林****控股。
除了盐城金蜂外,周金林还是永嘉县金林养殖专业合作社、滨海县金红养蜂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值得注意的是,周金林担任高管的永嘉县显满农业专业合作社、任法定代表人的永嘉县金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均曾因未按规定提交年报信息而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同仁堂”品牌蜂蜜**次被曝出疑似存在质量问题。
2016年,同仁堂某批次的一款麦卢卡蜂蜜曾被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糖浆。但目前,仅有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还存有同仁堂麦卢卡蜂蜜的产品介绍,各大电商平台已无此款产品的购买链接。
有从事食品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表示,食品OEM模式下(定牌生产合作,俗称“代工”)品牌方应加强监管,因产品生产没能全程控制在委托方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漏洞。他认为,企业在追逐利润方面,存在降低生产质量的可能。
“合同只是一方面,日常方面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上述专家表示,代工方生产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其次委托方更需要加强管理,“它(委托方)要对品牌负责任,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