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以来,蔬菜价格牵动人心,部分品类“菜比肉贵”,且连续数周维持高位运行态势。菜价为何持续上涨?何时能够回落企稳?面对市场波动如何保供稳价?本报今起推出《保供稳价》系列报道,通过调查采访探究菜价上涨原因、价格走势及应对举措,回应市民关切。
刚刚过去的10月,常逛菜场的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菜篮子”有点拎不动了。这一次,惹人烦恼的不是肉价,而是菜价。国庆长假过后,蔬菜整体价格一路上涨,青菜、菜秧等部分叶菜价格上涨了四五倍,菠菜、茼蒿等个别品种批发价突破10元一斤,对比9块多一斤的部分冷冻猪肉,“菜比肉贵”的反差,让很多人直呼“吃不消”。菜价为何上涨?记者近日走访我市蔬菜供销各环节一探究竟。
价格上涨“菜比肉贵”,个别蔬菜超过10元一斤
“刚买了些蔬菜,就这么点,十几块钱。”10月28日,张阿姨在龙蟠中路金润发超市买了一把青菜和一棵西兰花,花了近20元——青菜5.6元一斤,西兰花接近8元一斤,“家里每天买菜的开支,起码比之前贵一倍。”
10月28日,记者在兰园菜场看到,菠菜、茼蒿、豆角等蔬菜价格超过10元一斤,相比之下,部分冷冻猪肉只要9块多一斤。“菜比肉贵”的鲜明反差,成了多年未见的奇景。
“我家小孩喜欢吃菜秧,以前也就两三块钱一斤,现在卖到6块,价格贵菜还小。”市民刘女士表示,许多蔬菜价格成倍上涨,*开始是菠菜、芦蒿等家里不太常吃的菜涨价,后来常见的叶子菜都涨了,连萝卜、大白菜都涨了不少。
一家蔬菜摊贩告诉记者,他平时习惯去天印山市场进货,进入10月,很多蔬菜进价成倍上涨:本地鸡毛菜往年同期进价一块多一斤,现在涨到了6块;本地产茼蒿往年不超过2块一斤,现在卖到了8块。“这段时间已经稍微回落了一点,10月中旬更夸张。像菜秧、芦蒿这些本地菜,有时候出高价都进不到货,只能半夜早早去抢购。”
从批发端和零售端来看,尽管近期菜价涨幅趋缓,但总体仍然维持在高位。
10月28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监测情况显示:68个蔬菜品种的日均价格为8.8元/公斤,虽然比前一周下降1.2%,但相比9月份依然上升了42.3%。进香河、山西路等重点农贸市场10个蔬菜品种零售价格,与9月相比全部上涨。其中,萝卜上涨64%,黄瓜上涨50.8%,青菜9元/公斤、上涨44.7%。
反常气候是“元凶”,北方菜本地菜严重减产
从往年情况来看,进入10月,我市蔬菜供应一般都相对充足,价格也比较稳定。为何今年这波菜价如此上涨?
在市商务局“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主任沈岩看来,反常的气候,是造成此轮菜价上涨的主要推手。进入10月,北方大范围连续强降雨、气温骤降,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北方蔬菜主产地受灾严重,产量锐减,再加上高原夏菜进入收尾期,短期内供需衔接不畅,导致菜价大幅上涨。
“今年气候反常,降雨太多,北方的菜供不上来。”在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商邱一杰主要批销大白菜、包菜和津葱,主产地在山东。此前受降雨、降温等天气因素影响,产地里很多菜都烂在地里没有收成,有些菜采摘后品质也不好,产量几乎减了一半。以大白菜为例,半个多月前收购价六七毛钱一斤,如今涨到了一块三四。
10月中旬,南京及周边地区气温骤降,本地蔬菜生长、采收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叶菜类供应进一步趋紧,加剧了蔬菜价格波动上涨。“往年这个时候,本地菜也很多,国庆长假后气温骤降,对本地菜影响很大。比如丝瓜,以前南京八卦洲和周边的句容、乌江产量都不少,今年基本没有货。”蔬菜批销商陈本军说,北方菜、本地菜同时减产,而南方菜尚未批量上市,蔬菜供应进入“空窗期”,导致菜价一路上涨。
采摘运输成本上升,多重因素叠加推动菜价走高
除了异常天气导致的受灾减产,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的连锁效应也传导至“菜篮子”,造成蔬菜生产、采摘、运输成本上升,多重因素叠加共同推动了菜价持续走高。
众彩市场批销商林先生经营的生菜、菠菜等蔬菜产地在云南,由于油价上涨,10月以来的运输费用贵了不少。过去,从云南到南京的运输费用,一车大约在6000元到8000元,现在则涨到了1万元以上。另一家从山东进货的批销商表示,山东到南京一趟车的运输费用,也涨了1000元左右。
“不光是运输,生产、采摘的成本都在上升。”一家从甘肃兰州收货的批销商告诉记者,近期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北方蔬菜产地的暖棚费用增加,再加上农药涨价,推高了生产成本。北方产地菜田被淹导致采摘困难,收购车辆因积水到不了地头,只能靠人工外运。此外,外地蔬菜长途运输要进行保鲜处理,不少批销商反映,近期保鲜包装费用也在涨价。
经历了近一个月的上涨,菜价何时能够回落企稳?敬请关注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