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播出的真相大调查—味精鸡精到底安全吗?记者通过走访调查,终于为百姓解开了“吃味精、鸡精到底是否安全的疑问”。以下是新闻调查的内容:
*近几年在网络上关于吃味精有害健康的议论很多,有人说味精是化工合成产品,也有人说味精有害吃了之后会得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这些议论有科学的根据吗?味精到底是什么?味精到底是如何生产的?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大多市民都会说现在不怎么再使用味精,也有的认为味精是化学调和的,含有添加剂对人体有害,云云。
那么,味精真的是化学合成制品吗?制作味精的原料到底是什么呢?随后记者又采访到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他讲到,味精是使用小麦、玉米等淀粉经过微生物发酵过程,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过程、修饰过程,*终产生的一种氨基酸,叫谷氨酸与钠结合,形成谷氨酸钠,就成了鲜味。
味精的发现是152 0173 3840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昆布(海带)汤的鲜味来自一种特殊的物质——谷氨酸盐,往食物中加入谷氨酸盐,就能让食物味道变得很鲜。他因此提出还存在第五种基本味道——鲜味,并发明了味精(谷氨酸钠)。现在我们知道,在味蕾上的确存在着能感受鲜味的特殊受体(一种蛋白质),谷氨酸根阴离子和它结合,就让人产生了鲜味的感觉。
事实上生产味精的原料,可以使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相关人士表明,味精的生产大致分为四个过程,**个过程,收到优质玉米后,把玉米中的淀粉提取出来;第二个过程,淀粉提取出来之后形成大颗粒小颗粒的葡萄糖,糖化这个工段,之后进入主要流程,就是发酵工艺的流程,谷氨酸提取出来之后进入第四个阶段,味精精制过程阶段,*后形成谷氨酸钠,然后经过蒸馏结晶提纯,再形成我们需要的谷氨酸钠,就是我们所说的味精。
味精的生产是一个发酵工艺的流程,味精的生产与使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时至今日关于食用味精的安全问题,始终令人质疑,有关味精的安全问题也经过了长达二三十年的讨论。疑问的提出大概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主要是针对中国、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餐饮大量进入西方社会,那么在中式的日式的这样的高温烹饪下,味精会不会安全?结论在1988年前后,国际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第十九届委员会议,总结20年的科学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使用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完全安全可靠的。在我国1999年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委托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味精进行了大鼠毒品实验,分别用人类用量的100倍、50倍、25倍,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这个实验结论表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针对网上一些文章信息说吃味精掉头发、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甚至高血压等,胡小松教授给出的观点是这样的:“据我所掌握的一些学术观点来看,谷氨酸钠作为一个基本成分即便是不放味精、鸡精,我们吃的食物中几乎都含有谷氨酸钠,都有谷氨酸和呈味的氨基酸,如果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过敏人群的话,那他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吃不了,所以只能反推逻辑的话,可能放这么一点点的谷氨酸钠,核苷酸等呈味物质,不管味精、鸡精,造成过敏的可能性或风险我认为几乎不会太大”
而鸡精通过记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市民还是以选择鸡精作为主调味品,来增加鲜味,那鸡精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胡小松教授解释到:所有的鸡精**个配料或者**个主成分为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即是味精,所以鸡精与味精几乎没有区别。就是在以味精作为主要成分,再加入点盐、糖、葱、姜,同时加入含量不低于1%,不低于4%的鸡肉提取物、鸡蛋黄,鸡精从成分的丰满度来讲,他因为加了更多的辅料,它呈现的风味更加丰富了,但这两样调味品都是安全的,味精鸡精都是调味品,主要功能就是提味,让菜肴更加鲜美,口感更好,都没有安全问题。
作为全球“味精大王”阜丰集团,在普及味精知识认知和确保味精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不遗余力,在保障消费者吃到放心安全的调味上,多年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硬件建设上,阜丰下属各公司的厂房、设备始终确保符合食品生产卫生、安全的各项要求,投资建立了全球**的味精生产线。在软件建设方面,全面实施运行了一系列国际标准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22000、ISO14001、OHSAS18001、Kosher、Halal、BRC、IP等系列国际认证,确保从原料进厂到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及售后都能受到严格的控制,确保味精产品质量合格、安全放心。
现在我们在大型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购买到阜丰集团生产的味精、鸡精等均是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生物发酵后提取精制而成,喜欢用味精还是鸡精当然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口味来选择,两者都是安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