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嘴叼“香烟”?
一毛钱一根都是“**”
记者走访发现,海口部分学校附近现“如咽糖”,部分孩子认为叼烟的行为很酷
本报讯 *近,海口一些家长发现校园周边有一种零食很受欢迎,这种零食的包装,拿出来能把家长吓一跳。这款零食名叫“如咽口香糖”,它的外包装就像香烟,里面有5根糖果,外形和大人抽的香烟*其相似。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模仿大人抽烟的模样,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然后把糖叼在嘴上深吸一口。
为此,家长和老师表示担忧,“小孩子都有好奇心,拿着这种糖果模仿大人吸烟,会诱导孩子吸烟。”见习记者 符小霞 文/图
■ 走访
小学周边热卖“香烟糖”
记者走访发现,这样的糖果,在学校周边的小店里并不少见。
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海府一横路的美苑小学附近的一家文具店,当记者询问是否有一种酷似香烟的糖果时,店员指着一旁说,“有,桌子上摆着。”记者注意到,在各种糖果类的零食中,整齐地摆放着七八盒“如咽糖”。这些糖果的外包装,完全模仿一些知名香烟品牌的外包装,有各种香烟的款式,只是在外盒上印有“如咽口香糖”的字样,不仔细看还真能以假乱真。
随后,记者花1元钱买了两盒。这些糖果的外包装,模仿的都是一些知名香烟品牌,每盒有5根,平均下来一毛钱一根。外盒上印有“如咽口香糖”等字样,乍看之下还真有点像香烟。打开包装,里面是由小塑料袋包装好的5根香烟状的糖体,颜色也是上黄下白,虽然外包装上标明这是口香糖,不过,记者试吃了一下,发现这其实不是口香糖,而是由糖粉类的食材压制而成的。黄色的部分有点酸,白色的部分是甜的。
该款糖果的配料为葡萄糖、麦芽糖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等9种配料。记者在包装盒上找到了有效期和生产厂家,产地为广东潮州。
■ 商家
“如咽糖”受小学生欢迎
文具店店员说,“如咽糖”男女同学都会买,这种糖果因为外形比较新奇,价格也不贵,一盒五毛钱,所以很受小学生欢迎。
这糖的外形很像香烟会不会误导孩子吸烟?店员不以为然地说,“这个是糖不是烟,小孩都喜欢新奇的造型。但它是一根一根的糖,怎么会误导孩子吸烟呢,而且又不是三无产品,上面有厂家、食品许可证呢。”
■ 家长
“香烟糖”易诱导孩子抽烟
家长曾女士说,“香烟糖”就是变相教孩子抽烟。她曾见孩子吃过这样的零食,但自从受到严厉批评后,就再也没见孩子拿回家吃过,至于孩子是否在学校或回家前购买过不清楚。
“这种糖看着像香烟,我不会给孩子买,也不会让孩子买,因为会误导孩子模仿大人抽烟。”家长罗女士说,这种小零食里面也不知道有什么添加剂,不放心给孩子食用。
另一位家长也表示,小孩子好奇心比较强,但是不太会辨别是非。这种类似香烟的产品,很容易诱导孩子模仿大人吸烟。
■ 学生
可以假装吸烟“觉得很酷”
因为是放学时间,文具店里挤满了学生。记者注意到,好几个孩子手里都拿着“如咽糖”, 有的放在嘴里咀嚼,有的学着大人模样,叼在嘴上。
此时,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走进店里买了一盒“如咽糖”,记者上前询问时,小女孩说,这款糖在同学当中很受欢迎,“我就是觉得比较好玩才买的,就是糖果,我很多同学都买过,他们都会当做香烟一样含在嘴里。”
“就是感觉好玩,其他没想那么多。”一名二年级学生说。
当记者拿出“如咽糖”时,不少学生都说买过,“我老家屯昌也有,我前两个月回去的时候,我叔还给我弟弟买来吃呢。”另一位同学说,“我也买过,可以假装吸烟,挺酷的。”
一些孩子说,有不少同学都买过这样的“如咽糖”,他们都是背着老师、家长,偷偷地吃,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模仿大人抽烟的模样,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然后把糖叼在嘴上,煞有介事地深吸一口。
■ 厂家
法律法规并未规定不允许生产
记者随后致电该“如咽糖”生产厂家,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如烟口香糖属于压片糖,主要的成分是葡萄糖。该产品经营了20多年,相关法律法规并未规定不允许生产。“近几年都有争议说‘如咽糖’的外包装酷似香烟,存在诱导小孩子吸烟的嫌疑。所以从今年10月份开始,我们已减少生产。”
■ 专家
父母要对孩子加强正面引导
针对学校周边销售攻击性玩具和“如咽糖”一事,海南中学心理专家唐彩霞表示,“这种糖像香烟,孩子因为好奇会去买来尝试,一定程度上诱导孩子接触、尝试吸食香烟。”唐彩霞表示,孩子模仿性强,一旦因此对香烟产生好感,模仿成年人吸烟,会过早染上不良习惯。父母要及时地引导,避免孩子出于好奇的心理而吸食香烟。
美苑小学一位老师表示,老师平时在学校都会教育学生不要乱买零食,**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零食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其次是像“如咽糖”等产品,对小学生的诱惑比较大,而且存在一些误导的因素,会误导孩子的认知。“可能会造成认知上的模糊,孩子会觉得可以尝试吸烟。”该老师告诉记者,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要对孩子加强正面引导,让孩子逐步养成选择健康、安全食品的习惯。
■ 律师
“香烟糖”生产厂家涉嫌侵权
李娇律师认为,我国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生产和销售“如咽糖”属于违法行为,但这种完全仿冒香烟商标行为则可能侵犯了相关企业的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其次,这些产品中有些可能是“三无”产品,质量和卫生状况都难以让人放心,建议工商等部门加大监管查处力度。而且,这些“如咽糖”有可能误导未成年人,或许会导致学生染上烟瘾,违背法律原则,应受到法律惩罚。同时,此类企业在心理上误导了孩子,有损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