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高台全面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提档升级纪实
近日,高台县钰兴罗城蒸气面筋加工坊“坊主”格外忙碌,加工的面筋、丸子、麻花、油泡泡等食品供不应求。“以前50多平米的房子,生熟材料在一起,也没有规范的流程,**也就加工1至2袋面粉的食品。现在提升改造成152 0173 3840平米的加工坊,存储、加工、销售、烘晾都有独立专间,食品也有统一的食品标签标识,认可满意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每天至少加工5至6袋面粉的食品。”“坊主”蔺钰兴高兴地说。而像这样“提档升级”的加工坊在高台县不止一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凉皮、面筋、卤制品等地方特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与之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也迅猛发展,但生产设备简陋、环境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法制意识淡薄等风险隐患一直未得到根治。为切实解决小作坊存在问题,高台县创新实施“3351”监管模式,坚持“整顿规范一批、打击取缔一批、提升改造一批”的“三个一批”总体思路,严格执行加工选址合规、布局流程合理、设施设备达标的三大审查标准,探索实施“一坊一档管理、风险分级管理、主体责任约谈、产品质量检验、专常结合监管”五项措施,着力打造高标准食品加工小作坊,切实规范食品加工经营行为,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构筑起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从生产加工环境、工艺流程、加工业态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建立了食品小作坊‘一坊一档’基础档案,详细掌握了小作坊的数量、产品种类、基本条件、质量安全状况等情况。”高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股股长冯伟表示,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印发《高台县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用力方向、着力重点和保障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重点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环环相扣抓进度、层层推进促落实、步步实施见成效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制定出台《高台县食品小作坊登记加工类别及范围》,统一委派小作坊核查组进行审查核查,设计制作7种业态食品小作坊流程布局图,供基层市场监管所和加工经营者参考。并对申请新开办的小作坊全程介入服务指导,严格按照加工区域、原辅料间(库)、洗消间(区)、储存间“四分离”标准改造经营场所,把好选址和施工图纸关、工艺流程关、污染源头关、食品添加剂使用关、原辅料及成品储存关“五个关口”,帮助经营户科学合理规划设置各类作坊专间,科学布局设施设备,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2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提升改造。同时,该县对有升级空间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开展帮扶指导,引导其向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已建成非发酵豆制品、糕点类制品等准生产加工企业3家,涌现出了“罗城面筋”“乡里娃”等知名地方特色食品。
针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中的难点和堵点,制定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风险分级动态监管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实施分类整治,分级管理,逐步整改规范。加大食品加工小作坊产品质量抽检频次,督促食品加工小作坊按规定向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定期送检,严格落实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三定”原则和网格化、痕迹化、信息化、外置化“四化”监管模式,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为符合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开通电子追溯平台,倒逼食品加工小作坊主动升级改造,督促13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注册加入“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记者 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