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管理,多年的难题如何破解?
餐饮船上岸记(**落点·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基层治理中,由于一些问题跨地区、跨部门、跨事权,多部门多区域交叉管理,容易产生治理的空白地带,形成治理难点。记者深入基层调研,关注在交叉管理地带,“九龙治水”的餐饮船难题如何破解。
“治理盲区”如何管
“老陈,终于找到你啰!来两条江团,老办法做。”傍晚,在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的背街角落,几名老顾客来老陈的餐厅吃鱼,生意火爆,忙得不可开交。
店主老陈名叫陈廷江,在“上岸”前,他曾在嘉陵江边经营餐饮船。名字中带“水”,他这辈子都在和水打交道,“会走路的时候,就在田里摸鱼”。陈廷江当时开的餐饮船并不大,只能摆几个桌子,但河鱼新鲜,食客络绎不绝。
“上山火锅看夜景,下河吃鱼看外滩。”重庆依山而建,因水而兴,市民有在江边船上吃鱼的习惯。餐饮船起源于渔船,逐渐发展成为“水上餐厅”,但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餐饮船属于无照经营,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
老陈的船也一直没有营业执照。近几年,他越来越“不踏实”,“你看新闻上,经常讲环保,严得很。”果然,2017年底,街道干部再次上门找他——全市餐饮船全部治理整顿,他的船要拆掉,可以上岸经营,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拆船,还奖励20多万元。
过去由于交叉管理,“九龙治水”,餐饮船属于典型的“治理盲区”,没能得到根治。一艘餐饮船,10多个部门在“管”:餐厨垃圾归城管部门负责,油烟排放归环保部门负责,经营方面归工商部门管,消防则是公安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由食药监部门监管,船舶安全又是海事部门负责……此外,各个区县履行属地责任,与作为行业主管的市直部门责任划分不明,导致餐饮船成为治理盲区。
“打了一辈子的鱼,不想走!”陈廷江原本以为这次治理是“一阵风”,决定沿用老办法——拖。
明确责任船上岸
不过,这次“看样子是要动真格的”,重庆餐饮船全面治理,明确由交通部门牵头,以属地治理为主。
街道的“包船”队伍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国家大政策要保护环境,你们的船不环保,也不安全,不得行!”干部们还带陈廷江去“老宋家河鲜馆”参观。老宋也是一名船主,在街道干部帮助下找到了不错的店铺,已经**上岸经营,平均每月营业额达40多万元,不比以前少。
陈廷江看着有点“眼红”,也有些动摇,“江里涨水时,旧船晃来晃去,我挺担心老婆的安全。”去年4月中旬,“包船”的街道干部又上门了:5月1日是*后期限。
去年4月底,一名船主看到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闻,转到聊天群里。
第二天,“包船”干部又当着陈廷江的面,打开这条新闻,“老陈,大趋势,莫固执了!”同时,街道答应他,跟帮老宋一样,也帮老陈联系店铺并搬家。
陈廷江终于决定搬了。没想到,上岸之后,生意更火了,味道鲜、讲信用,老顾客专门寻来。
这次破解治理盲区之所以见了效,重点在于责任明确。市交通局牵头,各个区县承担属地责任,并层层压实,将任务分解到街道,每个科室“承包”几艘船。经过一年攻坚,2018年10月底,重庆152 0173 3840艘餐饮船取缔近八成,保留船只均实现垃圾、污水“零排放”。
因“船”制宜重民生
在重庆南岸区南滨公园,北望渝中,可以看到美丽的天际线。一艘餐饮船停泊在旁,窗明几净,人声鼎沸。
这是“鑫缘渔港”号,规模较大,在经过严格的环保改造后继续经营。现在,船上每天用水30余吨,先储存到船舱的污水储存器,由专门的污水船运走。船上还安装有污水排放监控,防止偷排漏排。
“既要保护好长江,也要让人吃饭。”重庆市港航局海事处处长陆朝晖说,餐饮船涉及人数多、金额大,这次治理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政策和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处置。如果船只合法,经过环保和安全改造,允许继续经营。
在治理过程中,重庆注重先在一个区县取得突破,形成示范,为其他区县工作提供借鉴。
江北区餐饮船主要集中在主城繁华地段,靠泊位置较为集中,均为非法经营,但船主收益较高,治理工作示范效应好。2018年上半年,江北区**启动治理,取得良好效果后,南岸、北碚、江津等23个区县纷纷跟进。同样,在做船主工作时,也先争取部分船主支持,带动其他船主。
治理虽然采用“雷霆手段”,却也颇显“菩萨心肠”。曾走红网络的“大楼水上漂”新建不久,投入较大,验收达标,但原在水域属于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餐饮经营影响鱼类活动,只能忍痛割爱。不过,了解实情后,相关部门主动牵线搭桥,为其找到下游“买主”,减少损失。“我们的目的是要把事情办好,把‘治理盲区’破解好,真正为老百姓考虑。”陆朝晖说。
在南滨公园,北眺长江,碧水东流,天色渐晚,江岸灯明,山城重庆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