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四月下旬,我国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不断降低,其中东北开机率仅为35%、南方湘赣产区米企的开机率为37%,并随着消费淡季的来临,或将有继续下行的趋势。米企开机率低,*根本原因在于大米销售不畅,部分米企向笔者反映,以往大米销售都是排着订单加工,现如今米企得主动出去找订单。面对如此疲软的米市需求,许多米企不禁要问,为何米市会出现这般景象,照这样发展下去,未来米企将出现新一轮的倒闭潮。近日经过笔者与各企业探讨后,整体归纳出了大米出货不畅的三点原因,望与大米生产者、经销商者分享与交流。
大米口粮消费量的下降
**,来自于普通居民消费层面,我国大米人均消费近年来持续保持稳中略减态势。一方面,大米消费群体大部分来自普通居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从饮食结构来看,人们已从简单的解决温饱问题已缓慢的过度到要吃的品种丰富及更加健康一些,从大米和面粉用量上不断的向粗粮及肉蛋奶、蔬菜类上倾斜。同时另一点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其次,大众团体消费层面: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如我国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倒闭潮,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发生了变动,集团性大米消费大幅减少或改用价格更加低廉的进口大米来进行替代,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3862亿斤,同比减92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3275亿斤,同比减43亿斤。
综上两点因素可以得知,不是人们真的不吃米了,而是居民从食用量及品种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何黑龙江五常大米频频造假,其品质受消费者青睐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经济发展缓慢等客观因素也使得大米需求逐渐下降。
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逐年增加
2004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实现了“十一连丰”。主要原因是国家逐年提高水稻*低保护价以后,受水稻种植效益相对较好带动,加之农业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都促使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产量上均显著上升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告,2015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约45320万亩,产量约4152 0173 3840亿斤,同比增35亿斤,增幅0.84%。2015年我国稻谷总供给量约4230亿斤,总需求量约3867亿斤,年度结余363亿斤,使得市场供需进一步宽松。另外,虽然近年大米消费量逐渐萎缩,表面上淘汰了部分落后的产能,实际上未有改变我国大米加工行业为“小、散、弱”的现状。部分中小型企业往往是淡季停机、旺季继续开机生产,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新陈勾兑、进口米与国产米勾兑等手段来降低大米价格,使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同等米价出现没有*低只有更低的现象,从而使得现在的大、中型企业苦不堪言。
进口大于出口,加剧米市供大于求格局
我国是世界上*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曾经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国。然而近些年,随着国内种植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政府不断提高*低收购价,均使得米企的加工成本逐年上升,米企不堪重负,这样一来便使得国产米与进口米之间产生了较大的价差,使得我国大米出口量逐渐萎缩,由大米出口国一跃成为了大米主要进口国,截止到2015年年底进口总量已高达335万吨,出口总量仅为28.6万吨。除此之外,我国大米主要进口国多来自于东南亚国家,中国边境线狭长且监管难度大,“蚂蚁搬家式”的走私米量或将远远超过了正规进口量,预计短期内进口米压制国产米走货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综合上述因素不难得出为何大米出货不畅的原因了。笔者认为虽然客观因素众多,但主观上我们米企应该思考,如何转变经营理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找到适合消费群体*需要产品,这样才能保证米企的正常发展,大米销售渠道愈加宽广。
(尹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