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可配伍入药,还常用作茶饮。然而,近日关于金银花命名之争的唇枪舌剑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8月12日上午,实名认证为“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微博账号发微博称:2005年我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被更名为“山银花”,导致南方上千万花农血本无归,这是学术之争,更涉及腐败。言论一出,轰动网络,转发量上万。此后,事件各方纷纷表态,国家药典委连发两篇“说明”,回应各方疑问。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事件仍僵持不下,关于金银花的南北博弈还在继续。
金银花命名之争愈演愈烈
2003年,因为被专家认定有治疗非典的功效,湖南、贵州等地种植的“南方金银花”备受青睐。当时的《中国药典》中,“华南忍冬”和“红腺忍冬”等“南方金银花”都叫金银花。由于它种植成本低、产量大,良好的经济效益刺激南方各地大量种植。
然而,2005年国家药典委将金银花、山银花分别修订,作为两种药材纳入药典。南方多省种植的品种被归入“山银花”名下,只有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才能称为“金银花”。但在2005、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两者在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中却一字不差。对此,国家药典委中药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说,由于针对山银花的临床经验不多,所以直接套用了金银花的介绍,希望在不断积累经验后再进行修订。
更名带来了****的市场调整。中药饮片、日用化工品、以凉茶为代表的饮品等在使用金银花时,都只能以忍冬为原料,否则涉嫌诈骗。“南方金银花”市场份额因此消失殆尽。以湖南隆回为例,山银花价格从每斤80块钱直降为每斤1块钱。
更让南方花农气愤的是,网络上出现了山银花“有毒”的言论。在陆群看来,这是对“南方金银花”进行的攻击。他直言,以山东“九间棚”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斥巨资公关,修改国家药典,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对此,“九间棚”方面予以否认,称“山银花性热”的观点收录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金银花研究应用新进展》书中,属专业研究结论。但记者查阅发现,该书作者正是“九间棚”董事长。
面对南方花农的质疑,国家药典委分别于8月12日和15日发布两篇“说明”指出,药典细分着眼于安全用药,把山银花销量下降归因于药典修订不合逻辑。但争议仍在持续,南方多地政府联名要求将山银花恢复原名,各方都将希望寄托在2015年药典修改上。
争论背后的四个提醒
金银花命名之争,谁是谁非,暂无定论。但如何理性看待争论,更科学地使用金银花,《生命时报》采访多位权威专家后总结了以下几点。
金银花如何分是技术问题。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金银花”是个俗名,用于药典时必须对应其植物学分类。“北方金银花”和“南方金银花”是同科植物,但作为药材,它们是否可以作为同类,需由来源、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异同来决定。显然,陆群认为两者“足够相似”,而药典委认为“足够不同”,到底该如何分,这是个纯粹的技术问题。
山银花常被用作金银花。常年从事金银花研究的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科力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金银花和山银花属于忍冬属植物的不同物种,历史上都作金银花用。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山银花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两者成分含量的确不同,其作用可能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药典细化后还欠补充。“一种中药来自于多个物种的现象称之为多基原现象。”陈科力教授说,药典对多基原中药进行拆分细化,实行“一物一名”,不只针对金银花一种中药,麦冬和山麦冬、黄柏和关黄柏等都在细化区分。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但缺少补充辅助条例,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一些具体问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常章富教授表示,实际上药典走快了一步,但临床医生开方子时还习惯写金银花,山银花因此受到冷落。
是药三分毒,老百姓别乱用。“金银花常用作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热病,《中国药典》中山银花与其完全一致。两者作为药材在配伍时都应由医生开具,即使代茶饮也*好请教医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周迎春说。至于网传“山银花有毒”,她表示,二者都有解毒的作用,可以合理服用。但是药三分毒,长期乱吃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胃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