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的万女士拿出放置了1个月的奶茶瓶给孩子做手工时,却被奶茶的瓶盖击碎眼镜片,划伤眼角膜。所以没喝完的饮料瓶,一定要赶快处理,否则这些瓶子就变成定时炸弹。
滨州曾发生饮料瓶爆炸事件
记者在网上了解到,不少地方曾发生过未喝完的饮料瓶爆炸事件。容易出现爆炸隐患的饮料瓶,主要以碳酸和果汁饮料为主,消费者买的饮料没有一次喝完,再想喝饮料或者利用瓶子时,饮料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消费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不少市民表示,他们家中经常会有没喝完的半瓶饮料,但不知道没喝完的饮料存在潜在危险。"逢年过节家中肯定会准备各种饮料招待客人,如果大瓶饮料喝不完,我就放在一边,等再来客人继续喝,想都没想过会发生爆炸的危险。"63岁的王先生一脸惊愕地说。
记者从滨州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得知,滨州曾发生过未饮用完的饮料发生爆炸的事情。2012年,一位市民将饮用过的果汁不慎放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再次打开果汁时,饮料瓶发生了爆炸,导致眼部受伤,*后厂商承担了医疗费。
市场上在售的饮料,厂家大都在其产品上注有"请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避免阳光暴晒"、"开启后请及时饮用或于0-6摄氏度冷藏,并于24小时饮用完毕"、"冷饮口味更佳"等字样,但多数人认为这是厂家对消费者防止产品本身发生变质的提醒,而不认为如果产品存储温度、放置时间不当会发生爆炸。
微生物发酵造成瓶内压力过大
为什么没喝完的饮料瓶会发生爆炸呢?难道是饮料本身有问题吗?其实不然,滨州市质监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饮料本身有问题,那么市民在**次启用时,身体就会出现异常。"据我了解,现在不少饮料为了保证口感会采取低温罐装、低温运输、低温存储的方式,一些饮料离开低温条件,有的还受到阳光直射,瓶内的一些微生物会发酵,瓶内压力变大,就很容易发生爆炸。"
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工作人员提醒,购买饮料时,一定要留意产品的标志,对产品的保管、开启、食用等条件**要了解清楚,实际饮用时,要注意安全防范,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如果从外观看饮料瓶出现膨胀、变 形、气泡等,应停止饮用。
若发生爆炸厂商应承担责任
如果没喝完的饮料发生爆炸并且对人身造成一定伤害,谁应该承担责任呢?滨州信言律师事务所彭军律师告诉记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虽然厂商在产品上标注了’请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避免阳光暴晒’、’开启后请及时饮用或于0-6摄氏度冷藏,并于24小时饮用完毕’等字样,但厂商仍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因为厂商没有做出明确的警示,只是提示消费者,提示是不能对抗应承担的责任。"彭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