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民刘先生的母亲日前在菜市场买了10元钱的猪耳朵,拿回家后发现,猪耳朵不仅有股难闻的化学品味道,而且一撕就破,他怀疑是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记者近日获悉,穿梭菜场“贱卖”猪耳朵的摊贩杨某被工商部门带走调查,但猪耳朵是否由明胶和塑料制成,赣州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至今“难产”。
要说是一个陌生领域的高科技产品(譬如外星人活天外来物)鉴定有难度我相信,要说对大家司空见惯的猪耳朵鉴定有难度,这也未免太吊诡了!这些人造猪耳的成分究竟是什么?赣州市章贡区沙河工商分局赵局长表示,已将猪耳朵提供给章贡区农业局下属一个检测中心检测,但检测中心称只能检测是否是病死猪肉,而不能验明猪耳的成分,因此不敢说这些猪耳朵是用明胶和塑料做成的。
据报道,这种猪耳朵有一股类似化肥的刺鼻味道冲了出来,让人作呕。据被抓获的摊贩杨某讲,只要用“一滴香”(食用人造香精)将原本的味道盖住,再用酱油浸泡着色即可。这种猪耳朵的皮下没有血管组织和软骨,闻起来有一股*浓郁的作料香味,用硬物就能戳穿,质感脆硬,没有真猪耳的韧度,甚至用手就能撕开。其实单凭肉眼观看,结合平时真猪耳朵的经验,应该不难识别人造猪耳的真伪。
赣州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至今“难产”。其原因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检测设备确实落后,跟不上黑心商家商贩造假的时代步伐;二是有意设置人为“障碍”,不定性,用缓兵之计避让公众诉求的“封口浪尖”,害怕担当监管失职之责任。
假的毕竟是假的,本着对民众负责和打击造假商贩的需要,都急需有关部门迅速鉴定人造耳的真伪,容不得拖延和推诿。如果本地确实是技术落后原因,那么可以进一步向上级权威鉴定机构请求援助。再说,鉴定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加强技术力量通造假者斗智斗勇,而不能听凭造假者胡作非为。如果是鉴定经费原因,还可以由造假者出,严惩这些无良商贩,增大其违法成本。
如果是公安、工商部门有意造成检测“难产”,上级主管部门就要启动问责机制。食品安全是个大事,对待造假者的打击要力求稳、准、狠、快。如果不及时明确结论,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在模糊不清之时,有群众买了有毒的造假食品食用,造成了大面积的公共中毒事件,那危害岂不就变大了?到那时,那么有关职能部门这样的做法就是一种失职甚至是渎职,无异于一种不作为甚至是犯罪。群众利益无小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黑心无良商贩是工商等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从3月30日上午,赣州市民发现市场兜售人造猪耳举报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直到如今有关部门对人造猪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检测结论。普通人凭借简单的经验和土办法都能鉴别得出的假猪耳,而专业化权威的机构却鉴定不出?这实在是有悖常理。在笔者看来,很有必要对赣州的“有关部门”也来一个公正的权威的“检测鉴定”,看看这样的机构是否为市民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