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货架上经常可见标称“益生菌”的饮料或食品,究竟什么是益生菌,如何选购货真价实的益生菌?近日,由江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食”话实说》,对市面上11种声称“益生菌”的样品进行了益生菌种类和活菌数量的检测。其中,4款样品未检测出活益生菌,产品实为非活菌型饮品;1款“益生菌固体饮料”虽标注了益生菌的种属名,但未明确标注产品中的活菌数量。
抽次检测的11款样品
均声称“益生菌产品”
什么才是真正的益生菌呢?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组织科技界和产业界,联合发布了《益生菌科学共识(2019版)》,概括了益生菌的3个核心特征,即足够数量、活菌状态、有益健康功能。
根据这3个核心特征,本次随机购买了低温发酵乳、常温发酵乳、活菌型低温益生菌饮料、常温益生菌饮料、固态片剂和冲剂等声称“益生菌产品”的样品11种,并对样品进行益生菌种类和活菌数量的检测,以验证产品宣称的真实性。
4款声称“益生菌”饮品
经检测不含活的益生菌
检测结果显示,4款声称“益生菌产品”的样品不含活的益生菌,乳酸菌数实测结果<1(CFU/ml或g)。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这4款样品实为非活菌(杀菌)型饮品,其中,2款常温益生菌发酵乳声称 “巴氏杀菌热处理型,使用杆菌、球菌各1株”;2款常温乳酸菌发酵饮料声称 “灭活型,并使用杆菌和球菌”。
(注:乳酸菌是一种发酵菌,而益生菌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菌群的总体总称,益生菌包含一部分乳酸菌。)
而本次检测中,其它未经杀菌处理的饮品或冲剂均能检测出活菌,且乳酸菌实测结果远大于1。其中,两款“益生菌保健食品”均标注了产品的活菌数量,且实测结果均符合声称值1款儿童益生菌保健食品标称值为:乳杆菌6.4×10^11CFU/g,双歧杆菌1.9×10^ 10CFU/g,实际检测出乳杆菌8.1×10^11CFU/g,双歧杆菌2.3×10^7CFU/g,两者高于声称值,且益生菌含量在样品中*高。
未检出活菌的产品
仍然是合法合规的发酵乳制品
据了解,巴氏杀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据江苏省市监局官方微信称,现行国标GB152 0173 38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中明确了巴氏杀菌型发酵乳的合法合规地位,在目前尚未共识的“微生态制剂”的定义中也有关于死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益生作用的描述。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陈晓红通过《“食”话实说》解读认为,未检出活菌的产品仍然是合法合规的发酵乳制品。但因目前达成共识的“益生菌的功效发挥应以活菌为先决条件”,其益生作用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陈晓红解读称,作为生产者,应避免用产品名称、标识和同质化的包装形式混淆活菌型和灭活型产品,误导消费。
乳酸菌饮品标签应标明
活菌(非杀菌)型或非活菌(杀菌)型
本次检测中还发现,一款益生菌固体饮料虽声称了益生菌的种属名,但未明确标注产品中的活菌数量。
《“食”话实说》提醒,乳酸菌饮品产品标签应标明活菌(非杀菌)型或非活菌(杀菌)型,选购时可以通过产品标签标示进行区分。活菌型的乳酸菌饮料必须冷藏保存,发酵乳制品选购时同样应注意“巴氏杀菌型”(不含活菌)等属性的标识,以及“配料”中的菌株名称、冷藏条件、乳酸菌总数等规定,避免购买故意模糊信息、误导消费的产品。
【科普】
不能期望大量摄入益生菌
产生类似药品的治疗作用
《“食”话实说》介绍,我国已获批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道菌群方面,而其功效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因此,不能期望大量摄入益生菌产生类似药品的治疗作用。
专家提醒,应科学食用益生菌。如果空腹食用,会因胃酸过高而杀死益生菌;如果近期服用了抗生素,补充益生菌也是不科学的。对于活菌型的益生菌产品,食用前不要加热;同时,因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益生菌菌种都是不耐热的,因此固体的益生菌产品也不能用超过45℃的热水冲饮或送服。
南都记者发现,低温发酵乳和活菌型低温益生菌饮料的保质期一般为密封保存21~28天,建议开启后一次性饮用为佳;而常温发酵乳和常温益生菌饮料的保质期一般为密封保存5~8个月。(作者: 陈菁钰 戴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