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强分子技术研究,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
但是,转基因水稻推广一定要慎重,不能放开做人体方面的试验
岁末年初,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很激烈,从转基因水稻拿到“绿卡”,到转基因玉米被指已大规模种植……争论背后,是对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的巨大忧虑。人们担心,经过转基因的作物,在被人类食用以后,会不会有“无法预料”的后果。
昨天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转基因水稻的推广一定要慎重!要从生命、民族、生态的高度上来考虑。”他认为,用先进的生物分子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转基因的试验要做
袁隆平说,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的超级杂交稻,已经完成了亩产700公斤的**期目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正在攻关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以后还有第四期。
“而前几期的高产,大都是靠改进常规技术,但几乎用到了*限,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更高的预期,必须从生物分子技术方面找出路,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
30多年前,袁隆平就有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自己在水稻田下乘凉,身旁的水稻植株像高粱,稻穗像扫把,谷粒像花生米。
他认为,要圆这样的梦想,**的办法只能依靠先进的生物分子技术。
袁隆平认为,“虽然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他强调,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要做,不能说有人担心,就停滞不前。
推广时要特别慎重
公众对转基因水稻*为担心的是可能存在对人体的隐性危害。理由是,病虫害侵入水稻时,由于水稻基因的改变,产生杀死病虫害的毒素,而人食用后,也可能将毒素寄存在人体。
相关人员证实,已经做过了许多如小白鼠或其他的小昆虫等试验,证明没有任何危害。而袁隆平分析,小白鼠或者其他昆虫没有毒死,不能证明转基因水稻就是没有危害了;但小白鼠或昆虫被毒死,也不能说明就是转基因水稻危害的。不能一概而论,人与昆虫的机体不一样。对于抗虫性转基因水稻的推广要特别慎重,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袁隆平说,抗虫性转基因水稻可以从昆虫等小动物中做试验,但不能放开做人体方面的试验。他表示,“愿意**个报名,做抗虫性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