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28日发布消息,6月21日至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按照《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为了有效缓解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将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事实上,近几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暖。
6月24日开始,猪价开始连续上涨,仅仅4天,每公斤上涨了2元,涨幅达到15%左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看来,当前的猪价强势反弹,一方面是由于价格见底;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市场炒作的因素,预计后市将会略微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持续时间也不会像之前那么长。
猪肉收储或将开启
当前,生猪产能不断扩大。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2020年9月份,能繁母猪产能连续12个月恢复性增长,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实现恢复性增长,并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822万头,环比增长5.3%,较2019年12月份增长24.1%;生猪存栏3.7亿头,同比增长20.7%。
与此同时,我国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规模猪场从去年年初的16.1万家增加到目前的18万家,规模猪场的新生仔猪数同比增长58.8%。随着猪价的下跌,如今养猪场户也更加注重生产效率,淘汰低产母猪不断加快,用高产母猪替代低产母猪实现产业升级。
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市场供给增加,国内猪肉价格开始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政策要求,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收储工作。
按照2017、2018年收储前后的猪价走势,在启动**轮收储后,猪价并不一定就能快速反弹。在行业内人士看来,猪价回暖或需多次收储才可能有效支撑,6月底至7月中旬猪价仍大概率维持阶段性低位盘整,这也得进一步观察市场三季度的基本面情况。
不过,CFC农产品研究员魏鑫认为,“有效托市”应当结合对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猪粮比预警系统略有滞后,在长期的下行之后突破一级预警,但周末三天时间已经将比价拉回5%以上。因此,政府如何在政策执行上面对如此多变的猪价,值得考量。
猪价平稳
事实上,就在6月24日,全国猪价大面积止跌回涨,6月25日,全国生猪均价涨至6.71元/斤,两天时间上调0.52元/斤,广西猪价*高涨至7元/斤,一日之间涨了1.2元/斤。就连一直处于低洼区的华北,东北地区,单日涨幅也达到了0.6元-1.2元/斤,外三元平均价格直接涨到了8元-9元一斤。
猪肉大涨,一些中大规模猪企,尤其是自繁自育的集团猪企,利用短暂的窗口期基本实现了亏盈转换,也直接刺激了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
6月28日,猪产业概念板块中新五丰、傲农生物、天邦股份相继涨停,牧原股份盘中一度大涨8.71%,午间收盘时涨幅为7.74%,*新总市值为3319亿元。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此轮猪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市场调控,预警机制的出台,以及猪肉收储的展开,让本轮猪价下跌有了限度,从而带动了养殖端抗价惜售的信心。同时,猪价超跌的出现,使得猪价已经跌破了养殖成本,部分原因在于触底反弹。
“这几天出栏肥猪价格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一些养猪户表示。据了解,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我国生猪养殖成本为每公斤12.5元左右,但随着疫病防疫、仔猪费用、人工费用、折旧等成本增加,目前每公斤成本增加了4.5元左右,目前出栏肥猪的成本价在每公斤17元左右,售价此前已经跌破成本价。
“全国生猪均价回升,是对此前猪价低于自繁自养成本线的一种补偿式反弹,当前猪价已经跌破成本线,止跌企稳并反弹是正常的,只是涨幅在不同市场主体影响下被过度放大了。随着生猪价格回弹至养猪成本线以上,猪价继续反弹的动力也将逐步下滑。”朱增勇表示。
在他看来,此次超预期的反弹,更多是一些市场炒作的因素在作怪,并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需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同时,加上市场消费有所好转,四川反季节香肠加工热增加了需求;猪肉销量高涨,屠宰企业也借机提价出货,从而推高猪价。
不过,这股涨价潮可能有限。根据农业农村部*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20个月环比增长,生猪生产完全恢复的任务目标已提前完成。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已经恢复至17年水平的97%以上,基本上回到了正常水平。
在朱增勇看来,就目前的生猪产能恢复,以及猪肉供给情况来看,这波猪价上涨不会走得太远,反弹之后还会有所回落,但是整体不会再跌到6月22号之前的低位了,“回落幅度不会像之前那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