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年会也好,聚餐也罢,“你喝了多少?”又开始跻身茶余饭后话题榜前3位。每到此时,解酒药仿佛也成为了不少市民的救命稻草,不管有用与否,仿佛带在身上就是一颗定心丸。随着各种聚会的气氛逐渐升温,平时总被放在不太显眼位置的解酒药也悄悄爬上了药店销售排行榜。
■记者 朱蓉
【市场乱象】
解酒药热销,品牌杂乱
芙蓉中路的一家药店内,解酒药被摆放在货架*显眼的位置,“*近卖得不错,有的顾客一次就买好几盒。”在随后的采访中,多家药店的销售员均表示,每年春节前的一段时间都是解酒药的销售旺季。
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家药店售卖的解酒药几乎“毫无默契”,*少见到同一品牌的产品:英雄不醉、酒前酒后舒肝片、酒仙等等,还出现了海王金樽与酒王金樽两个品名*其相似的品牌。药品种类从咀嚼片、含片、胶囊到口服液等应有尽有,售价也是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而网络上的解酒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以“解酒药”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产品152 0173 3840件,其中销量*高的是一种被称为“千杯不醉”的解酒药。该商品为店家自制,无成分说明,无相关批号,也未见标注生产厂家厂址。然而,就是这样一款“3无”产品,30天内居然销售了4149件。
【市民声音】
效果不知,“总有个心理安慰”
你相信解酒药真能解酒吗?对这一问题,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要在酒桌上与人一较高下的郭先生说,自己每次去聚会前都会特意准备一些,如果觉得当天的客人较难应付,便会提前吃几颗解酒药“以防万一”。至于效果,他表示“不知道,但总有个心理安慰吧”。
在长沙某高校任教的胡女士表示,自己曾在网络上为常要应酬的丈夫网购解酒药,“只是看评价不错就买来试试”。
【记者调查】
解酒药真的解酒吗?
对于解酒药究竟能否“解酒”,药店销售员均表示“你平时也可以吃,这个是可以护肝的。”在随机采访的几家药店中,并没有销售员明确表示“解酒药可以解酒”。
记者注意到,解酒药一般被放置在“保健品”柜台,不少药店会标明“此柜商品不能代替药品”。事实上,保健食品与药品在定义上存在很大差距,其效果自然可能“不及所期”。
早在2010年,网络名人方舟子就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世上有解酒药吗?》的博文,观点鲜明地写到“市场上的解酒药、解酒保健品没有一种已被证实确有效果的。如果你吃了它觉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为水的作用”。
有关医学专家也曾多次表示,从医学上说,并不存在真正解酒的药品。
所谓的“解酒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酒量或者缓解酒气,虽然让人感到清醒或者镇定,事实上是利用了兴奋剂、激素等成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不仅不能起到解酒或者保肝护肝的作用,长期服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市场观察
行业标准缺失加剧市场混乱
酒桌上有句老话,“感情深,一口闷”。就是为了这句话,聚会上,不顾死活地一顿猛喝,感到身体不适再期待“解酒药”能够补救,又或者明知过量饮酒不益于身体健康,却愿意“先吃药,再喝酒”。
解酒药缘何在国内节庆市场如此热销?问题的症结恐怕就在于此。只要有需求就会有销售,国内各大药店几乎都能见到解酒药的踪影。反观国外市场,由于不存在“非喝不可”的消费理念,就算喝醉也是“乐在其中”,因此并未出现过所谓节庆时分“解酒药”热销现象,甚至生产“解酒药”的厂家也是屈指可数。大量具备此类不良消费习惯的消费者的存在,催生了解酒药这个畸形的商品市场。
另据了解,截至目前,针对“解酒药”这一特殊商品的药效、成分等等细节作出前瞻性行业规定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夸大药效、过分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等等现象不时出现,*终导致国内解酒药生产及销售的种种乱象。
无论有效与否,对于“酒仙一族”来说,解酒药都不是万灵丹。只有改变消费观念,尽快完善行业标准,才能帮助解酒药市场尽快规范、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