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今后市场上冷鲜肉比例或增加

百检网 2021-12-28

  加快转变生猪产业发展方式,满足全市居民猪肉消费需求——日前,厦门市出台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从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优化产能、转型升级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外埠供厦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化生猪种业建设、推进粪污利用和污染控制、强化生猪疫病防控、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强化猪肉市场供应调控8个方面,为我市生猪生产转型升级绘制产业蓝图。

  根据行动计划,厦门市场上的猪肉供应将更有保障,品质也将有所提升。今年年底,全市生猪存栏将达15万头,年出栏生猪27万头。其中,同安区存栏6万头,出栏10.8万头;翔安区存栏9万头,出栏16.2万头。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2020年至2021年,全市生猪存栏20万头,年出栏生猪36万头。其中,同安区、翔安区各存栏10万头,年出栏18万头。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

  鼓励增养补栏

  稳步提高猪肉自给率

  提高自给率是保障猪肉供应安全的基础。行动计划指出,厦门市将以全市规模生猪养殖场为重点,积*鼓励增养补栏,提高存栏量,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依法审批进行改建、扩建,实施立体养殖、楼房养猪,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养殖产能。对同安、翔安两个区保留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因故减少的,将按照“拆一补一”原则,依法审批进行新建、改扩建,或在区域内异地重建,达到生猪存栏规模不减和总量平衡。

  据悉,同安区、翔安区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力求成为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猪养殖样板。

  这份行动计划还绘制了厦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美好图景。记者从行动计划上看到,厦门市还将鼓励规模生猪养殖场对现有圈舍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和设施设备更新提升,建设完善车辆洗消中心、人员与物品洗消间、出猪台、防疫隔离带、污染防治等设施,逐步构建以大型养殖场为**,以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的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

  多渠道组织货源

  建设2-3个大型外埠供厦生猪基地

  外埠供厦生猪基地建设,是保障厦门市猪源的稳定供应和食品质量安全的“生命线”。按照行动计划,厦门市将继续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在闽西南等地选址建设2-3个大型外埠供厦生猪基地,年出栏力争达到100万头。记者了解到,今年厦洽会期间,夏商集团签约在漳平建设30万头生猪基地,按照规划,这一基地将于2020年建成投产。厦门市还在谋划建设第二批供厦生猪基地,力争尽快建成达产。

  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菜篮子”骨干基地建设,多渠道组织生猪及其产品货源,保障猪肉市场日常供应。进一步扩大储备规模,提升后期市场价格调控能力,落实冻猪肉储备,有序轮换出库,适时启动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着力保障在校学生等重点群体的猪肉供应。充分利用平价商店稳价惠民的作用,确保猪肉消费安全和市场稳定有序。

  全链条提升品质

  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不仅要保证生猪供得上,还要保障质量提升,强化食品安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市民餐桌上的猪肉品质也将进一步提升。

  行动计划指出,厦门市将积*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实施促生长抗菌药物退出计划,推广高效低蛋白、低磷饲料和生物发酵饲料。在强化生猪疫病防控方面,围绕“人、车、猪、肉、料”等重点环节,推动生猪养殖场完善动物防疫设施条件,落实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做到封闭式饲养。加快完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全程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猪肉质量安全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市场上,冷鲜肉的比例或有所增加。厦门市将逐步推行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发展,支持生猪养殖企业集团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支持夏商集团在漳平投资建设供厦基地的屠宰厂,推动肉品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保障生猪产品供给安全。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完善冷链配送体系,实行“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记者 沈彦彦)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