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棉陆续吐絮、各地籽棉采收、交售工作逐渐展开。因内地棉种植面积分散,采收依靠人工采摘。因而,内地棉采收后应按品质进行分晒、分存、分售,若混合销售不仅不利于棉农收益的提高,对纺织企业生产加工也有一定影响。
当地某棉农表示,棉花成熟吐絮是至下而上的,基部早铃离地表*近,吐絮后因量少而不能得到及时采摘,导致新棉纤维附铃时间变长,地面尘土湿气或田野杂屑粘连吸附在籽棉上,形成高水杂,纤维色泽灰暗的棉花。据了解,当地品质较差的棉花,目测在4-5级以下,部分灰黄僵瓣棉甚至品级更低。
按照科学的交售流程,人工采摘棉花至少分早、中、晚三期分摘、分晒、分存、分售棉花,切不可搞成“一条龙”统混一体。混等混级棉*大劣势是人为造成了优劣同批,拉低了棉花评级定价基线,因为混合棉定级给价只能是就低不就高。此外,混合棉的纺织使用也会形成产品结构一致性差的矛盾,同样不被纺企青睐。
从内地棉生产现状看,小块种植、多次采摘一次性交售的可能性很大,考虑到棉花生育特征,早期吐絮及后期霜冻影响棉花内在品质与中段优棉差异较大的实际,企业及棉花经纪人要宣传棉花“四分”意义,尽量实现籽棉源头分期分级,体现优棉优价、优棉优用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