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口袋里有钱、生产有订单,你什么时候要棉花,要什么等级,多少数量,都不是问题”。在与某纺企负责人交流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表述。
在当前棉花充裕的购销环境下,考虑到市场风险因素,绝大多数企业的原料库存普遍维持较低。以长江流域某个拥有两万纱锭、百余名工人的中小纺织厂为例,正常的原料库存在百十吨,相当于本企一个月的用棉量,与过去囤积成百上千吨的原料形成鲜明对比。
受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他们的主要精力用在市场订单采购和企业管理挖潜增效上。抗疫复产后,多数企业在忙于春节后在手订单的加工生产,随之迎来了内需市场的小幅回升,尽管市场价位、供求数量、品种等行情存在不确定性,但对行将关停的小型纺企而言,无疑是生存新机。
眼下,长江流域中小型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基本维持八成左右的开机率,现有生产订单有的可生产至8-9月份。但内需的刚柔会因时因季发生变化调整,如果外贸难以恢复,加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活动造成的下行影响,预计三季度实际生产形势相对较弱,整个棉纺行业经济走势难言乐观。当前,众多中小纺企奔走于找订单、保运转的路上,采购情况参差不齐。
对于多数纺企而言,**是生存,盈利居其次。我们看到,许多企业都在节能减耗、降低成本上下足功夫。购进原料时,反复测算比较,尽量拿到适合又实惠的原料。多数企业安排在夜间低谷电供应时段足车生产,人车配备使用上也是少而精,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在人性化制度化的基础上从紧从严。企业负责人表示,当今棉纺市场利益透明度较高,并不奢求在市场突变之下的暴发横财,只有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则,关注走势,管控经营、把握进退、赢不过喜、亏不失望,才能在当今市场更好的立足、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