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承担了全球范围内很大一部分体育用品的制造工作。而体育用品制造在体育全产业链中一直扮演的是底层基础的角色。
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关注体育制造业究竟在如何运作,但当这一基础部分出问题之后,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直接成了当下体育行业复苏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因素。
但到今天,当中国体育制造企业已经复工近80%以上的时候,由于境外疫情肆虐,国内的制造企业却迎来了大量境外订单取消的问题。从奥运会到NBA、NHL等各大联赛,赛事取消或推迟、物流延缓等问题又对中国体育制造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疫情之后体育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体育制造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冲击?这些都是摆在资本、企业和市场面前的问题。
全球体育用品
消费市场陷入僵局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位经理说的一样,上个月国内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也都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为国内企业停产,国外很多大型联赛出现了比赛用品短缺的问题,比如NHL(北美冰球联盟)球员使用的球杆大约75%都来自中国工厂,而他们自今年1月起就再也没有收到过新的球杆。
但正当2月末之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开始慢慢复工之后。国外疫情的爆发却导致几乎全行业面临停工危机。
美国知名的体育网站《The Athletic》的一篇调查文章显示,上周美国报告的失业人数为328万,是美国历史上*多的,几乎每个行业都在放缓业务,以应对新冠疫情。而当人们失业之后,优先考虑的往往也是食物、房租或抵押贷款等问题。
“现在没有青少年在参加运动,没人买装备,也没人住酒店。”市场研究机构WinterGreen Research的总裁表示。根据他们的数据,美国青少年和休闲运动每年约有152 0173 3840亿美元的消费市场,但他们预计这一市场可能在短期内快速下降,因为从目前来看,已经没有青少年参与这些活动了。
而随着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取消,大众体育用品市场更是几乎没有了任何新的需求。一方面是消费者手中已有大量体育用品库存,被困在家里他们也无法购买更多的,另一方面则是即便一些零售商有库存,因为员工都在家,他们也没法交付商品。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美国国家体育用品协会对于疫情之后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还抱有一些期待,他们仍在考虑疫情结束后大众会在体育用品上花费多少钱,“*初,我们想似乎*大的问题之一是是否会出现来自中国供应链的问题,但现在,人们是否会购买产品也成了一个问题”,该协会的一名高管这样表示。
事实上,当下境外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疫情抑制了大众对于体育用品的使用频率和购买路径。经销商也不确定是否能正常交付商品,没有买卖的情况下,他们对供应链的需求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就导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面临挑战。
中国体育制造业
或因疫情迎来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影响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5%的体育用品相关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受到了中度以上的影响,其中五分之一的企业受到了重创。
对于企业造成损失*大的业务,则大部分集中在体育用品
体育制造企业受到影响的普遍因素是:
1
工人难以大规模复工,加上原材料供应受限等问题,造成了企业短期内的产能下降;
2
国内消费、出口订单量骤减,企业主要业务来源受到抑制;
3
零售购买力下降,导致库存积压。
其中**个因素,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的迅速,已经基本得到了好转。然而有一个问题是,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且成立时间不长,大多都是依靠来单加工这种模式运营的。
因此从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方面来说,整体是比较薄弱的,大多企业正因此在这次疫情冲击中经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对于这一点,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温嘉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这次疫情可能会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过程。
温嘉指出,以前许多企业都是被动性思考,因为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订单量都非常大,很多企业的产能甚至还满足不了需求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依靠单一的加工每年也能有不小的营业额。但是疫情导致需求量被抑制后,很多企业手里的现金流一下断裂,面对成本压力及快速短缩的市场,他们这个时候才会考虑生产线
市场复苏之后的确迎来了转机,但国外疫情爆发引起的连锁效应是不可抗的行业风险。因此,对于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来说,如今面临的困难其实不仅仅是国际订单骤减带来的营收问题,在受到来自国外市场的巨大冲击下,如何快速调整企业的运营模式,或许更是他们未来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