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来交割量屡创新高
2020年10月12日,期货市场聚酯产业链家族迎来了一位新成员――短纤期货。作为家族中的“新宠儿”,短纤期货上市一年来成交量、持仓量稳步增加,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期现货价格联动紧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充分发挥。得益于产业链参与积*,交割量屡创新高成为短纤期货上市一年来的一大亮点。
产业链企业参与积*
短纤期货上市后,包括短纤上下游工厂、贸易商、期现公司等在内的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数据显示,短纤期货上市以来,日均成交23.5万手,日均持仓17.6万手,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高达0.97。江阴宏凯、江阴新伦、华西化纤、福建金纶、德赛化纤、厦门翔鹭、福建逸锦、仪征化纤、福建经纬等品牌先后注册仓单,仓单注册总量为27031张,折合现货152 0173 3840吨。短纤期货交割总量为15220手,折合现货76100吨。短纤期货不仅实现了连续交割,而且2107合约交割量超过7000手,创单个合约交割量新高,显示出聚酯产业链企业参与的热情。
“短纤期货上市一年,经历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消费复苏的上涨和今年需求减少下加工利润回吐的下跌,价格走势符合基本面状况。”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说。
永安资本化纤组负责人费洋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短纤期货上市之前,短纤和上游几种原料的现货价格波动差距较大,上市之后,短纤产业链波动趋于一致,这对上下游企业稳定生产有积*作用。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短纤期货上市之前,棉型短纤现货市场缺少统一的指导价格,区域性价差较大,并且有时**内报价会出现3次以上的波动,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短纤期货上市后,为聚酯企业提供了权威的价格标杆,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周期,锁定原材料价格或加工利润;也可以通过盘面锁定,保证销售利润,同时通过期货交割实现现货销售或采购,拓宽了采购和销售渠道;还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库存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目前,苏浙地区很多短纤贸易商已将基差贸易融入现货贸易。
费洋认为,之所以短纤上中下游参与期货的程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在自身产业链的需求之外,
短纤期货上市也进一步改善了企业风险管理效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短纤期货上市之前,企业通过PTA期货进行间接套保,可以锁定原料成本,但短纤多为现货销售,产品售价无法提前锁定。短纤期货上市之后,企业除可以在PTA和MEG期货进行成本锁定外,还可以通过短纤期货进行产品价格锁定,从而实现了生产利润的锁定,改善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效果。
据了解,短纤期货上市后,郑商所及时推出了PTA-短纤跨品种套利指令,方便产业企业更好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风险;贴近市场多方组织线上线下(300959)规则培训;分批次引入贸易商厂库,增设生产型厂库,扩增交割品牌,顺畅交割渠道等。产业客户对短纤期货及交割流程更加熟悉,更多的产业客户积*参与期货市场。
基差点价接受度不断提高
目前,短纤产业链上中下游买卖货物基本上都是参考短纤期货盘面价格和基差来定价,产业链企业对短纤期货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基差贸易在产业链中广为流行。
“基差交易、现货市场参考期货价格进行交易的模式也体现了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被市场逐渐接受。”华亿诚总经理李锋表示,短纤期货上市后带来*大的好处就是盘活了整个短纤市场。
短纤期货上市前,下游纱线厂习惯根据终端订单一次性全款备齐原料。短纤期货上市后,纱线厂一改传统实物备货方式。记者了解到,国内某国有纺织厂今年6月接到900吨纱线订单,需要短纤600吨。企业按需分批点价采购现货,并依次平仓相应期货,既将原料锁定在理想价格,又节约了近3万元成本,有效保障了企业收益。
“就目前市场环境看,参与短纤期货给我*大的感受是,给到下游客户的产品**价格变低;客户采购模式、采购心态有了转变,在阶段性低点开始点价采购,提高了定价效率。”李锋称,期现结合实现了把短纤以相对低价投放到终端产业客户手里。客户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利于终端市场的发展。
李锋说:“当前,短纤行业正在面临新的变化,2021年行业利润持续下滑,未来可能发生的产能扩张、竞争淘汰不可避免,运用好期货工具可以助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聚酯企业快速学习、熟悉并运用好短纤期货管理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期待瓶片、长丝、PX等更多的期货品种上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风险管理工具,为上下游企业的稳健经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