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册亨:新技术助力民族染色产品走向世界

百检网 2021-12-29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尚未褪去,黔西南的大山里却春意盎然。

  珠江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奔流而下,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交汇。这里有个叫册亨的地方,山高水长、风景如画,布依族老百姓在这里聚居多年。很长时间以来,因为交通不便、语言不通,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陷入贫困。

  这个春天,一批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特色服装从册亨县的大山运出,远销日本,这种无害化染制的衣物在世界各地很受欢迎。

  这些产品得益于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染整研究团队带来的新技术,该技术帮助当地企业攻克了多年来的染色难题。更重要的是,团队还为当地规划建设起具有民族特色的靛蓝产业,帮当地老百姓找到摆脱苦日子的出路。

  为决战脱贫攻坚,贵州省提出发展民族特色服装产业的思路,推出了“锦绣计划”,册亨县从中看到契机,但又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2016年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巩继贤受邀赴当地考察。他注意到,册亨虽然是一个深度贫困县,但当地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这恰恰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中,种类繁多的蓝草为当地布依族人制靛、染色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蓝靛染布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色素染色的纯天然方法,对于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来说,蓝靛染不仅是民族传统技艺,而且成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走在乡间,巩继贤发现,那些穿着标志性蓝色民族服装的村民,哪怕是一些很年轻的小女孩,手上的皮肤都泛着与肤色完全不同的蓝色。原来,近代以来,布依族传统的靛蓝染色技术流失严重,工艺过程完整性下降,造成植物靛蓝手工染色产品色牢度低等问题。

  当地人告诉他,衣服穿在身上,颜色就会渐渐脱落到皮肤上,但因为这些植物色素本身对人体没什么伤害,大家也就不太在意,凑合着穿。

  研究相关技术多年,巩继贤认为,研究植物靛蓝传统染色技术的复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植物靛蓝的利用及原生态纺织品的开发及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2016年开始,他率领研究团队与当地展开合作,进行植物靛蓝染色研究。他解释说,靛蓝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制作靛蓝时漂起的浮沫,收藏晾干后即为中药青黛,又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并且带有天然的芳香。

  用植物靛蓝染色,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染料,可以将对环境的污染降至*低。然而他研究发现,现在村民自制的技术会出现掉色、正反面色差大、染色时间长等问题,必须提升色牢度、匀染性和染色效率。

  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这种染料在自然过程中,还原程度不够,色素本身不溶于水,只是色素颗粒在衣服表面,很容易脱色。他们借鉴传统的自然发酵思路,采用全细胞生物催化技术,通过全细胞生物催化剂构建、生物还原的电子传递过程分析、生物还原过程植物靛蓝分子演化行为分析等研究,构建了清洁高效的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染色技术。

  他们找到了还原效率比较高的还原菌株,将传统农家染色的随机、自发的发酵过程升级为高效、可控的生产过程,实现了生物质色素的高效清洁染色。与传统农家染色方法相比,缩短了染色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安全清洁。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帮助当地一家企业建立起厂房和生产线。目前,企业正式投产不到1年,当地老百姓可以直接到工厂工作,间接带动蓝靛产业从种植到旅游产业数百人就业,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目前产品已远销国内外。

  从春节到现在,当地疫情风险较低,企业一直忙着赶订单没有停工。巩继贤清楚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的难处,许多少数民族老百姓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一直没能走出大山,只能靠简单的种植和养殖维持生计。而新的技术帮助她们找到了通往外界的窗口,也让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了贵州大山里的智慧和文化。

  今年3月,贵州省宣告册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小小的靛蓝服装也在这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中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目前,当地正在形成包括蓝草种植、靛蓝染料制备、靛蓝相关日化用品及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并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巩继贤感慨,通过新技术的撬动,当地种植结构已经发生了调整,产业正在逐步聚集,“看到老百姓生活因此而改变,感觉比多发几篇论文更有意义。”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