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驻南充市蓬安县兴旺镇黑白寺村队员、农业硕士陈宝瑞,忙碌的脸上露出满满的喜色,他带领村民饲养的新蚕种--僵蚕成功了,丰收在望。5月22日,在南充市蓬安县兴旺镇黑白寺村蚕桑扶贫产业园一间蚕房,村民们或分拣僵蚕或摆顺调形或准备晾晒,现场一片忙碌。
“僵蚕主要用于制药,饲养僵蚕与养蚕营茧相比,可以节省约三分之一的桑叶和劳力,还能卖出好价钱。”陈宝瑞说,本季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蓬安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提供蚕种、共育并全程技术指导下进行试养,预计可收僵蚕100公斤以上,“今年针对疫情对茧
蓬安县兴旺镇黑白寺村为脱贫新村,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近年来,当地把发展桑蚕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抓手,帮扶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蓬安支公司帮助建立起“蚕桑扶贫产业园”,主要开展僵蚕饲养、彩色蚕生产、生态果桑采摘、林下养殖等,发展生态高效蚕桑综合产业。
“产业园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覆盖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74人。”该村驻村**书记周和平介绍,在村党支部的**下,依托蚕桑产业优势,以劳动力、桑树资源、土地入股等方式,形成贫困户与村集体相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有效解决了无劳动力贫困户增收问题,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益问题。
据介绍,合作社每年所获得的收入,人工工资支出、采摘桑叶、消毒防病及蚕种等成本,约占总收入的80%。剩下的20%,10%用于贫困户的分红,10%作为村集体收益。
“像王琼花、杨秋芬这样有劳动力有技术的贫困群众,每批次养僵蚕可有1000元务工收入,仅僵蚕一项,家庭年收入逾4000元以上。”驻村队员李可贤说,在蚕桑产业发展中,还坚持错位发展和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运用,以为村民脱贫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创收提供强劲动力,预计全年蚕桑产业人均增收近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