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中国
2月原料采购价格指数48.52,与1月相比下降1.51。本月,国内外棉价总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春节前疫情爆发,各地均推迟开工时间,加上短期内疫情对消费造成一定冲击、对外贸易环境更加复杂等多种因素叠加,市场信心受到影响,节后国内棉花期现货价格大幅下跌。2月3日,郑棉开盘**日跌停,主力合约CF005结算价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下跌835元/吨,棉花现货联动下跌,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涉棉企业交储积*性猛增,2月**周储备棉轮入成交率达到98.21%,较上一交易周提高53.65个百分点。随后受国内宏观政策利好刺激以及悲观情绪有所消化,棉价有所恢复;17日在印巴蝗灾炒作下郑棉涨停,随后有消息称蝗灾已得到控制,郑棉应声回落;2月下旬,受疫情逐渐在全球扩散影响,棉花价格继续下滑,28日郑棉再次跌停。具体数据,CotlookA指数平均值76.57美分/磅,环比下跌2.5美分/磅;国内3128B级棉花现货均价为152 0173 3840元/吨,环比下跌420元/吨。
本月,
2月原料库存指数49.53,与1月相比上升0.12。本月,由于疫情仍有传播扩散的风险,各地均加强对复工复产企业防疫方面的要求,加上交通受阻较为严重、员工到岗困难以及防疫物资短缺等因素影响,企业开工时间延迟。另外,多数企业为了年后能够正常开工,在年前采购的棉花陆续到厂,2月原料采购行为有所放缓。跟踪企业数据显示,原料采购环比减少42.79%,原料库存环比微增0.69%。3月疫情已得到控制,我国棉纺织行业复工比例逐渐提高,生产经营将逐步恢复正常,预计原料采购将回暖。
2月生产指数37.57,与1月相比降低5.75。2月,受疫情影响,纺织企业均推迟复工时间,各大纺织市场也延期开市,产业链下游存在复工不同步的问题。另外,复工对企业防控物资保障、防控管控、资金链等方面要求严格,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面对上述情况,各地政府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从金融支持、防疫物资协调、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等方面降低企业运营负担,各地企业复工正在有序推进中。从中棉行协运行调查结果来看,截至3月20日,已有50%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已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供大于求订单不足”的企业占35%,未正常开工的企业占3.33%。跟踪企业数据显示,2月纱产量环比下降40.9%,布产量环比下降39.24%,其中纯
2月产品销售指数34.23,与1月相比下降5.21。本月上旬,市场处于停摆状态,生产及交投基本停滞;下旬,各地企业复工复产加速恢复,但相对于复工复产比例不断提高的暖意,市场需求不足、“有价无市”以及销售渠道受限等问题开始困扰企业。据中棉行协跟踪数据显示,2月纱、布销售量分别环比下降45.36%和44.92%,其中纯棉纱销售量下降45.63%,
2月产品库存指数48.35,与1月相比降低1.1。分阶段来看,2月上旬企业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销售受到物流阻断影响,无明显好转,产品库存基本无变化;2月中下旬,复工企业比例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也保持在高位,但由于订单情况改善并不明显,企业产品库存压力持续加大。企业表示,当前去库存、缓解资金周转压力是经营重点。跟踪企业数据显示,2月纱库存环比增加5.53%,布库存环比增加4.79%,其中纯棉纱库存与上月持平,纯棉布库存环比增加8.22%。
2月企业经营指数37.42,与1月相比下降2.4。疫情突发这一黑天鹅事件打乱了纺织行业年后生产经营节奏,我国棉纺织企业积*应对交通管制严、员工返岗难、防疫物资缺等难题,积*复产,把握经营节奏。
3月,疫情在我国得到遏制,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扩散,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疫情日渐严重使得市场不安情绪升级,金融市场动荡。随着国外各国的管控级别不断加强和疫情恐慌不断加剧,国外在我国的纺织订单大量退订,打乱了整个行业刚刚恢复的生产节奏。部分企业认为目前多国封国的措施可能引发国外部分消费群体对我国产品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对未来
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采集自全国200多家棉纺织企业,通过对多个主要指标加权计算得出,当指数高于50,表示棉纺行业景气程度向好,低于50则表示景气程度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