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这些品牌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零星传来的往往是些不利的消息。
也许,国外快时尚品牌的进驻、
遭遇“中年危机”的佐丹奴
年近四十的佐丹奴,见证了班尼路、真维斯、美邦们的光辉岁月,也见证了优衣库、H&M、Zara们的后来居上,残酷的是佐丹奴还要见证自己的“中年危机”。
佐丹奴于152 0173 3840年成立,1991年6月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8月进军大陆市场,开创了中国休闲服零售连锁店先河,抢占大片市场,在服装行业叱咤风云。
2011年,佐丹奴的门店数量达到峰值的2671家;2013年销售额创下超58亿港元的记录。
到了2016年底,佐丹奴门店数为2397家,平均每年关闭门店50多家。还好,这个数据并不算可怕。
2019年,佐丹奴在全球仍拥有2375间门店,这个数字与之前变化不大,相比内地市场近几年的关店潮来说,佐丹奴的渠道管理还是比较稳定的。
但即使这样,在近些年的竞争中,这个曾经的龙头大佬却失去了其强势的风范,难以回到当年业绩迸发的风光岁月。
疫情虽然背了锅,但是实际上,自2017年起,佐丹奴的中国大陆及港澳市场就已出现销售衰退迹象,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
对比佐丹奴这两年的中国大陆及港澳市场销售业绩,其中中国大陆的销售额由2017年的13.07亿港元下滑至2019年的9.95亿港元;港澳的销售额由2017年的9.69亿港元下滑至2019年的7.72亿港元。
总而言之,2019年的佐丹奴交出了一份难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为严重的期间,线下零售销售额大幅下滑已是意料之中,在各大品牌加码线上线下双渠道并行之际,佐丹奴的反应显然有些“冷静”,据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佐丹奴线上业绩为5900万港元,同比下滑18.06%。
在颓势中不断寻找发展,显然佐丹奴的“中年危机”已经到来,2020是继续沉默还是寻势爆发?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希望佐丹奴遭遇的不利影响可以早日消散,试想,如果佐丹奴也离我们远去,中年一代关于服装的青春记忆还剩下多少?
艰难自救的班尼路
说完佐丹奴,就必须说说班尼路了(复习请戳:班尼路:所有人都以为它“消失”了,它却悄咪咪赚走了30亿!),就像肯德基与麦当劳的关系一样,当年有佐丹奴的地方,不远处必然会出现班尼路。两个品牌在一起,就会掀起一场“时尚江湖”的腥风血雨。
班尼路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香港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主打年轻休闲路线,
1996-2006年,是班尼路*风光的十年,那时的它就如同刚进入中国市场的H&M和ZARA,年轻人都以穿班尼路为荣。
*火的时候,北京上海的步行街每走5分钟就能看见一家班尼路,它在全国270多个核心城市开了4404家店,尽握渠道优势,曾经把初入中国的优衣库打得落花流水,险些放弃中国市场。
但是2010年以后,班尼路就和佐丹奴一样,变得越来越蔫,导致很多人都以为它消失了。实际上班尼路只是下沉到了3、4、5、6...线城市,虽然精气神儿不再,但“命”还在。
2011年到2015年,班尼路遭遇了关店潮,6年里关店约3000家,全**店只剩1000多家。
不过这两年,班尼路在品牌策略上做了一系列调整,拿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2018财报:年销售额30.73亿港元,净利润增长6.87%。
从关闭3000家商店到年收入30亿港元,班尼路在此期间经历了什么?
从一线扛把子,“沦落”到带着一届又一届的小镇青年起范儿,班尼路和佐丹奴“落魄”的*大原因恐怕就在于品牌形象上的不思进取以及对电商渠道的轻视。
不过,这哥俩顶多算大势已去,说不上消声匿迹,*惨的莫过于当年同样赫赫有名的真维斯。
破产清算的“真维斯”
在不少80后的记忆里,在那个服装品牌个性化不强的时期,说起牛仔裤大家往往会脱口而出:真维斯!2020年1月15日,曾经的“牛仔裤之王”真维斯宣布破产清算。从风靡全国、年入50亿,到如今关店1300家、裁员6000人,真维斯的坠落是那些老牌香港公司在大陆的一个缩影。
当时,它的一条牛仔裤上百元,几乎是人们当时的半个月工资。青岛**家店开业时,现场非常火爆,真维斯不得不请来了十几个保安维持秩序。当天,这家店卖掉了12万块钱衣服和裤子,远远超过杨钊预期的4000块。
为了利用好大陆的低价劳动力,1995年,杨氏兄弟将工厂搬到老家惠州,1996年,真维斯母公司旭日制衣厂在香港上市。
踩中风口的真维斯开始席卷全国。一顿操作猛如虎后,2013年它已在全国开下2500家门店,销售额近50亿。放眼望去,中国大街小巷全都是它的店招。
可惜,真维斯没有守住**。2013年过后,它急转直下,销售额从50亿到40亿、28亿、19亿、16亿,一年一个大退步。2017年,真维斯全年亏损4509万,4年关掉了1300多家门店。2018年,它仅用半年时间就超过了2017全年亏损额。
毫无疑问,电商成为了中国零售的核心战场,带来的是一套全新的零售思维,而真维斯却还在用传统的模式应付时代的变革。
针对电商的突飞猛进,真维斯**是成立一个电商部门,2017年又成立了“真维斯电贸分公司”。这家公司名字听起来很牛,但实际上却只是扮演了一个“去库存”的角色,将真维斯在线下卖不出的产品搬到了淘宝、京东以及拼多多。
真维斯对电商的怠慢收到了惩罚,2017年它全渠道营收16亿,亏损数千万,而同期独立运营的森马电商仅网上销售额就超过50亿。
很多时候,思维上的一念之差,带来的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在真维斯的财报中,它将自己坠落的这笔账算到了电商头上:电商配合内地的廉价物流服务,对实体店冲击巨大!
那么,既然看到了风口在转变,为什么真维斯却不对变化做出有效反应?
因为它没有勇气!它自己承认过,只有利用电商和大数据,彻底转变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才能打开销路。但在风险面前,它的母公司退却了,*终选择了贱卖,而不是拼尽全力。
当然,佐丹奴、班尼路、真维斯也有改变,也在更新,相比别的品牌却在时间点上落后了,从而错过了翻身的*好时机;改变的力度也不够,参照同期品牌,例如李宁,也曾经是又老又土的运动品牌代表,这几年却凭颠覆似的设计和高调的传播方式,再次进入高光时刻,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国潮”品牌的代表,重新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时代的更迭,消费者的“易变”,品牌在进化成“百年品牌”的路上,有太多折戟退场。作为曾经青春时尚的代名词,佐丹奴、班尼路、真维斯的逐渐沉寂,确实让人唏嘘不已。我们也更希望,它们将再度抓住某个关键的时机,为我们再度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