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是全国重要的蚕茧丝生产基地,也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20年,河池市所有贫困县(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韦朝晖就蚕
新华网:作为“中国丝绸新都”,河池未来将如何实现茧丝绸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东绸西移”?
韦朝晖:河池作为茧丝绸主产区,2020年,全市桑园面积93.14万亩,蚕茧产量13.98万吨,实现产值60多亿元,获得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中国丝绸新都”称号。
近年来,河池市抓住“东绸西移”转移趋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思路,推动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推行“丝绸+文创”、“丝绸+文旅”、“丝绸+科教”、“丝绸+品牌”等模式,加快产业
一产方面,在现有基础上保量提质。引进示范推广桑蚕优良品种,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桑,工厂化养蚕。同时坚持推广应用“桑蚕复合经济”和“桑蚕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加强桑、蚕、茧、丝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二产方面,主要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加快承接东部茧丝绸深加工产业,谋划服装生产环节建设,引进建设炼染项目,实现产业链瓶颈突破。在宜州新区建设丝绸服装产业园区,打造丝绸工业升级版,打响“河池制造”品牌。目前宜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公司丝绸炼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2022年可以竣工投产。该项目可年产1000万米丝绸炼白及1000万米印染制品,建成后河池丝绸全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延长。
三产方面主要是打造河池丝绸产业生态圈。依托河池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在宜州新区打造3大新丝绸产业板块:一是创意、设计、科技板块;二是展览、产品现期货交易、营销板块、金融服务、相关配套服务;三是教育和配套板块,建设丝绸职业学院、丝绸研学基地等。通过打造3大新丝绸产业板块,在宜州新区形成5平方公里的丝绸小镇。
同时,河池还将强化科技支撑。成立由重点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中国丝绸产业宜州科技研发中心,集聚行业领军
希望国家继续推进“东绸西移”,从国家层面进行产业布局引导、支持政策推动,接续开展丝绸精深加工产业的大转移,实现茧丝绸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南国新丝都”的建立创造重要的历史契机、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新华网:河池是脱坚攻坚主战场之一,实现全面小康后,未来河池将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韦朝晖:经过五年的持续奋斗,河池10个贫困县(区)、817个贫困村、76.52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实现了与全国全区同步小康的目标。当前,河池将采取以下措施,奋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抓好目标规划衔接。有序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累计选定34个村(屯)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生态产业、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其次,及时转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力量,全面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导机构及其工作机构的统筹整合。
二是持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不断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是持续推进“十大百万”产业工程,持续推进桑蚕、“三特”水果、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淡水生态养殖、肉牛肉羊、生猪(香猪、黑土猪)等“十大百万”产业。结合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扩面提质增效升级三年行动,统筹推进30个市级标准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目前,河池有包括宜州刘三姐蚕丝被、天峨龙滩珍珠李、巴马香猪、大化七百弄鸡等在内的河池特色农产品品牌33个、富硒品牌24个。
三是聚焦乡村生态宜居,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打赢乡村风貌提升两场硬仗。主要是打赢兰海高速沿线村容村貌示范带建设攻坚战和全域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大会战。同时,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集中力量开展农村村屯道路建设。
四是积*落实民生服务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幸福指数。通过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拓展农民
五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幸福感。科学谋划“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规划,突出提升产业配套,因地制宜统筹谋划一批产业项目,并推进项目落地。同时,持续抓好稳岗就业、提升安置区社会治理能力。
六是调整优化财政投入资金,不断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成效。做好扶贫项目收尾工作的同时,积*科学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