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英才励后人 纺织之乡启新程
――走进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
4月20日,沿着大广高速南行至保沧路交口,再向西北方向行驶8公里左右,就到了高阳县布里村。
时近中午,家家炊烟袅袅,放学的孩童在村中小道上嬉戏玩闹。记者行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车行几分钟,一栋白色的墙体建筑闯入眼帘――这是一座在中国北方农村*为少见的建筑物,西方哥特式风格和中国传统风格相结合,在尖顶和圆形拱门中间,镌刻着几个黑色繁体字――“留法工艺学校”。
“这是我国**所留法培训学校,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多年从事留法工艺学校历史研究工作的高阳县文化馆专业创作员史克己介绍,100多年前,来自全国的有志青年,就是在这里学习法语和赖以生存的技艺,然后赴法求学,踏上探求革命真理和科学民主思想的漫漫征程。
走进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校舍至今仍保留着建校之初的格局:坐北朝南的四方院落,现存平房11间,包括教室、实习工厂等。
学校院落西北角,一棵洋槐参天生长。
“这棵洋槐,已有百年树龄,是当年在学校担任教员的蔡和森种下的。”史克己介绍,152 0173 3840年蔡和森曾在这里授课、学习,之后赴法国求学,接触到共产主义。
1917年至1920年,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共举办三期,培养学生200余人。其中,不仅有诸如蔡和森、颜昌颐、唐灵运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还有诸如纺织专家张汉文、电机专家侯昌国、日化专家包光溢等实业人才。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大门。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摄
如今,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的综合展室内,保存着当年留法学生用过的文具、工具和教具。其中,一台台钳*为显眼。
“这是当年留法学生的后人捐献的,这台台钳的工艺比当时国内的先进很多。”史克己介绍,当年,留法青年们怀着“师夷长技”的救国理想走出**后,不仅吸收了当时超前的思想意识,还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
布里村西北约6公里,高阳县城内,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里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我的曾祖父段其焕,正是在留法期间,学习了先进的现代纺织技术。”公司董事长段亮介绍,20世纪40年代,段其焕回国后,带着拓宽了的眼界和成熟的纺织技术,在天津创建了天津义生袜厂。新中国成立后,段其焕和家人重回布里村,创办了家庭纺织工厂。
“段其焕创办的这家纺织工厂,可以说是高阳纺织产业的‘燎原星火’。”史克己介绍,段其焕等人带回的技术,帮助高阳纺织业一跃而起,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典范。
“小时候老人们总给我讲,老爷爷那代人不容易。”在企业发展中,段亮一直向“老爷爷”那辈人学习,注重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公司的大部分生产设备也来自法国。
依托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永亮纺织制造的毛巾柔软、厚实、手感细腻,但好产品却总是卖不上价钱去。代工生产的国外品牌毛巾,一条却能卖到几百元。
如何改变这种窘境?
过去靠技术赚钱,现在靠创意争先。
“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意识到这一点,永亮纺织开创了自己的婴童毛巾品牌“棉小兜”,很快就获得了大批订单。
不只是永亮,依托培育品牌,靠创新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已成为高阳纺织企业的共识。
高阳柏立信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石墨烯毛巾,除了吸水性、柔软度和亲肤性等各项指标更优外,还具有**的抗菌性能,抗菌率超过90%;
高阳卡缦纺织品制造有限公司设计的“魔术枕套”,解决了传统枕套在睡眠过程中经常位移、脱落和容易渗头油等问题,上市不到半年售出15万条;
……
此外,为传统纺织产业注入文化元素,也成为高阳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高阳汉麻织锦《御题棉花图》《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在全国各大展会上大放异彩。
如今的高阳,拥有近80家规上纺织企业、3000多家小微纺织企业,全国每生产3条毛巾,就有一条产自高阳,被誉为中国纺织之乡。
伴随着纺织产业的繁荣发展,前来高阳参观考察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依托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高蠡暴动纪念馆、纺织博物馆等资源,高阳推出红色旅游、商贸旅游等精品线路。
沉寂百年的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再次热闹了起来。“这些年,我不知讲了多少遍,但只要我在,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的事迹,我就会继续讲下去。”史克己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当年先辈们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
“今年,高阳将以承办保定市第四届旅发大会为契机,积*推动中法健康文化小镇建设,打造更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小会笑着表示,欢迎记者到时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