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3年12月5日,在中国皮革网的“牵线搭桥”下,代表巴西CBR制革厂在中国寻求合作机会的巴中工商总会会长唐凯千(Charles Tang)与中国制革行业的几位领军企业代表进行了会面,这是中国皮革网举办的**届国际合作洽谈会。会上,双方就目前巴西和中国制革行业的各自优势、问题及未来的贸易合作机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没有写成简单的事件性消息,而是从双方目前行业发展的机会和需求、双方合作的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双方实现合作的契合点与可行性,凸显了新闻的建设、借鉴与思考的意义。
从中国的北京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空中飞行距离大概156 0190 2607公里,基本穿行了亚洲和非洲大陆,越过大西洋,围着地球转了小半圈。尽管空间距离遥远,但在制革行业,巴西和中国之间可探讨的问题却很多。2013年12月5日,在中国皮革网的“牵线搭桥”下,将地球两端的中国和巴西制革业的代表拉到了一起。
作为金砖五国之一的巴西,拥有世界上*庞大的牛群。据巴西制革工业中心发布的2012年巴西皮革报告显示,巴西活牛总数约为2.13亿头,占全球总数的14.4%。丰富的活牛资源、适宜的养殖气候和环保的制革工艺,巴西的皮革工业“当仁不让”地被媒体描绘为巴西经济的“发动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巴西制革业已经发展为全球排名第二的皮革制造商和出口商。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世界各国对于皮革和皮革制品的需求逐渐回升,对于一向以出口蓝湿皮和低附加值皮革为主的巴西制革业,机遇和挑战就这样同时展现:机遇自然是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利润,挑战是如何增加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这些利润,以及如何快速地实现转变,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作为巴西2012年皮革和皮革产品头号买家的中国制革业,长期走的是“原料依赖进口,成品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中国皮革工业原料依赖进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近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另外,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皮革工业国内消费市场也显现出巨大潜力,但是如何挖掘这些潜力却成了中国制革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想打动日益庞大并且挑剔的“中产阶级人群”显然并不简单;其次中国政府对于环保不再只是走过场,而是“真打实干”——除了工信部将要推出《制革行业准入条件》外,环保部也即将发布《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制革企业只有加强自我规范,加快转型升级,才能获得更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机会。
巴西和中国企业代表交流
在中国皮革网举办的**届国际合作洽谈会上,巴中工商总会会长唐凯千(Charles Tang)代表巴西第二大制革厂CBR与中国制革行业的几位领军企业代表进行了会面。此次会面双方均就目前巴西和中国制革行业各自具备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未来的贸易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曾经成功帮助中石化和中国航空工业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巴西投资的唐凯千此次希望为巴西CBR集团在中国寻求合作以扩大公司产能,增加其在全球以及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利润;同时也希望能够有助于解决巴西与中国之间皮革贸易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唐凯千说,巴西的制革业拥有充足的原料和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目前全球市场需求回暖,企业能够明显感到产能不足。而中国对于巴西制革业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每年从巴西进口大量的蓝湿皮和成品革,但是问题也不少:从巴西出口皮革至中国所需时间过于漫长,从获得订单、生产到发货抵达中国,总计需要大概90天,由于空间时间的距离遥远,中国买家经常会碰到质量不符和颜色差异的问题。
来自中国制革业的几位领军企业代表对于唐凯千为巴中贸易做出的贡献表示了敬意和钦佩之情,并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情况。中方代表表示,他们很欣赏巴西在制革和环保方面的技术发展,这对于已经拥有成熟完整产业链的中国制革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中国的制革业拥有高速发展的物流支持、政府的强大政策支持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双方完全可以在合作方面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还有代表表示,受益于中国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顾客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企业一直在寻找更多优质的原料皮供应,这或许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巴西两方除表达了各自的合作意向外,还就巴西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政策、养殖气候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双方均表示,希望能够尽快制订计划,互为实地考察,彼此深入了解,并进一步深入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