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商会创新机制重建“三化”管理

百检网 2022-02-11

中国是鞋业制造大国,年产鞋达156 0190 2607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六成以上。在重庆、浙江、安徽等制鞋业集群化发展的省份和地区,由工商联组建、指导的各类鞋业商会在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会员企业、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积*作为,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创新机制“三化”管理

重庆璧山县鞋业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是“中国十大皮鞋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1月,该县成立皮革鞋业协会,当年璧山县皮鞋业从业人员已有5万余人,年产皮鞋500万双,年产值达25亿元。2009年,世界鞋业巨头巴西派诺蒙公司落户璧山,鞋业企业大量重新整合入驻鞋都工业园区,璧山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鞋业企业主希望通过搞活组织,实现璧山鞋业产业抱团发展、上档升级。璧山县工商联主动加强与经济外贸委、民政局联系,召开联席会议深入讨论,多次深入走访企业,征询企业意见。经过一年多的积*筹备,工商联、经济外贸委以及鞋业企业达成共识——在皮革鞋业协会换届的同时,成立鞋业商会,实行协会、商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的工作机制。

在鞋业商会管理上,一是实行竞争上岗,领导班子能人化。本着选好一个人,能团结一班人,带动一方人的原则,着力把优秀能干的企业家纳入商会班子中。二是健全机制管理规范化。根据鞋业商会实情,在县工商联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鞋业商会运行管理制度,促进了商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三是按照“七有”要求,商会建设标准化。“七有”即有专兼职人员、有固定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职责制度、有会员信息、有会费收缴经费使用账目、有商会活动记录等要求,建设鞋业商会活动阵地。

倾情服务会员企业

温岭是“中国鞋业名城”,现有制鞋企业6000家,从业人员22万。2010年实现产量10亿多双,占全国总产量的10%。

温岭市鞋革业商会第四届换届选举工作于近期完成。拓展服务新领域是鞋革业商会思考的重点。欧盟对鞋业禁用有害偶氮燃料指令下达后,温岭鞋业受到冲击。针对这一“指令”,商会向省质检局申报了“温岭制鞋行业应对欧盟禁用有害偶氮染料指令,制定联盟标准,突破技术贸易壁垒标准化实施项目”。商会建立项目领导机构,落实各小组责任分工,制定了联盟标准《温岭鞋有害物质限量及检测控制标准》,筹建服务平台,对联盟标准进行推广实施,并多次到相关企业抽查项目实施情况。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并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为企业节约了送检费用,还解决了企业由于更换不合格原辅材料而造成的订单延期问题,提高了市场占有率。2010年,20家纳入项目试点企业出口额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35%。

服务会员的内容不仅要创新,还要有广度。为培养鞋业管理人才,2010年11月,商会联合职业中学、制鞋企业、科研机构等23个单位成立温岭鞋业产学研联盟,该联盟立足于职业中学的鞋专业省级实训基地,构建由行业引导的产学研服务体系,推动联盟成员间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有效整合。联盟以协作、研发、委培、订单办班等为主要合作方式,引企入校,在校内共建“教学工厂”;推校进企,在企业里共建“教学车间”等。

**会员信息化发展

安徽省鞋业商会成立于2005年,是以安徽省内鞋业生产或流通企业为主体的行业组织。商会以“促进同行业者交流合作、扩大与外界对话、规范企业行为、整合行业资源”为宗旨,定期开展讲座培训、联谊交流活动,提高会员素质,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协作发展,树立外省鞋商在皖企业的良好形象。

安徽省鞋业商会会长邵五岳表示,制鞋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企业长远发展要以智能化为后盾,目前企业*迫切的是把信息化纳入到发展规划中,从“数量规模化”向“数字规模化”转轨,这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鞋业商会将大力加强会员企业的数字化生产建设,引导会员企业走智能生产新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不断推陈出新。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下,机遇和挑战并存,安徽省鞋业商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