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持了数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后,国内运动品牌的增长速度开始迅速下滑并出现饱和迹象,以往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合行业未来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耐克的压力
近日耐克发布的财报显示,继**财季净利润下滑12%后,耐克2013财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再度下滑18%,至3.84亿美元。其中,销售额为5.77亿元的中国市场拖累了其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出现了11%的下跌,居其全球市场之首。业绩下滑的同时,其库存包袱却越来越重。截至2012年5月,耐克库存达33.50亿美元,和2011年同期的27.1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23.39%。
过去的2012年,在宣布以2.25亿美元出售旗下品牌Umbro(茵宝)之后,耐克再次计划将旗下鞋包品牌Cole Haan剥离。据外媒报道,耐克公司拟将旗下鞋包品牌Cole Haan以5亿美元出售给私募股权基金公司Apax Partners。目前,双方已经进入*后谈判阶段。
之前,耐克公司已经相继关闭在华**的自有鞋厂,停止对亚洲多家运动鞋代工厂下单,而且终止与数家亚洲服饰代工厂合作,眼下瘦身还在继续。耐克一系列的“瘦身”之举引发行业关注,甩卖茵宝及Cole Haan等,有利于其集中资源做好核心品牌。但在同时,也让其渐渐失去了向时尚休闲领域转型的空间。
运动品牌分析人士马岗表示,耐克上一财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总计25亿美元,在其241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占比超过10%。据投行估计,中国市场为耐克贡献了30%的运营利润。因此,中国市场的业绩不断下滑,是耐克难以接受的。
据悉,耐克所面临的高库存是当前中国运动品牌普遍存在的大问题,在2012年的订货会上,耐克的订单和销售收入就出现大幅下降。
据悉,在2012财年四季度,耐克大中国区包括鞋类、衣服、配件在内的产品销售总收入为6.67亿美元,相比第三财季下降了3.89%。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2012财年第四财季,耐克全球未来订单增长情况从18%减速至12%,中国的订单增长从20%大幅减至2%。
多少“耐克”在挣扎?
耐克的全球竞争对手阿迪达斯在2008年就因高库存曾遭遇渠道收权、关店等漫长的阵痛期。当时阿迪达斯开始加强与经销商协同合作,不但允许经销商开折扣店,也让经销商以一定比例以旧换新终端销售单额产品更新。与此同时,更是派出人员对经销商进行门店监管,与经销商共同度过危机。在2011年以后,阿迪达斯业绩已经开始复苏,并在2012年维持了的增长态势。
近日,国内运动品牌巨头李宁公司发布了预计2012年业绩大幅亏损的公告,这是自李宁公司自2004年6月上市8年以来的首次预计大幅亏损。公司董事会在公告中解释亏损原因是由于包括渠道复兴计划等涉及变革计划的一次性费用所致。渠道复兴计划需要人民币14亿~18亿元的一次性预算支持,将涉及会计上的存货与坏账计提和拨备。
据了解,李宁公司的高库存主要因素起源于对2008年奥运会后的消费市场预估过高。而李宁公司在大肆扩张之后才尝到了关闭门店与折价清库存的苦果。相关数据显示,过往的十几年,李宁公司通过批发运营迅速扩张营销网络,占领市场份额,抢占了**轮发展的先机。2004至2008年间,李宁的门店从2272间增加到5935间,收入从18.78亿元增长到66.9亿元。
2009年至2010年,李宁公司分别实现经营溢利13.42亿元、15.47亿元,2011年降至6.31亿元,远远低于2008年的9.6亿元。到201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更是仅有1.84亿。过去两年,李宁公司品牌转型失败,后遗症凸显,库存高企,投资人高盛退出。此后,公司展开一系列自救动作:关闭门店、裁员瘦身、引入新投资方、主要管理层大换血等等。
从李宁公司发布的财报来看,截至去年6月,李宁库存已达11.38亿元,而从应收账款来看,压在经销商环节的库存更高达25亿元,两项相加几乎和同期收入38.3亿元持平。如果不能在年底解决2010年转型失败所产生的巨大库存,李宁公司的整个经销渠道都可能被巨大的应收账款拖垮,其新一年的销售计划也将受到影响。而一旦经销商在还款压力下被迫自行展开消库存行动,李宁公司的品牌和整个价格体系都将动摇。
据悉,现阶段李宁经销商面临高库存,已经无力支付公司欠款。在运动鞋服行业,品牌公司和经销商间贸易的回款周期一般是90天,即经销商提货90天内付清全部货品尾款。李宁公司的数据显示其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已从2010年的平均52天增至2012年**季度的102天。
受制于高库存压力,李宁公司产品订货会上,除2011年二季度鞋类产品出现价格和数量的单位数增长,整体产品的订货金额、价格和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据悉,去年第四季度李宁公司订货更显惨烈,订单金额高双位数下降。其中,鞋产品订单金额和订货数量低双位数下跌,平均零售价格下降了不超过5%。服装产品的订单金额及订货量跌幅也超过20%,平均零售价格也有所下降。
现在耐克、李宁库存高企、订单下滑只是整个运动服装行业运营情况恶化的缩影。从国际品牌耐克到国内安踏、匹克等一众品牌均面临类似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国内运动品牌高库存是因为中国市场发展不完备,长期以来运动品牌公司形成了“只管批发,不管终端”的理念。而经销商在门店建设方面也缺乏培训和认识,未来需要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才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